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      ★★★ 【字体: 】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34:51   点击数:[]    

的作品,我看不必如此了。不过你如坚持,我不反对,你是有权利保留你自己的意见的。我能做的就这样一点点,原稿寄还给你。祝好!

                                       徐迟

                                      1985年9月1日

  先生对我的文章确实“很费了点心思”,在14000字的小说稿上,先生提了比较具体的意见,非常认真细致地从头到尾“用铅笔在天地头给你过了一道”,总共作了57处删改,38处旁共327字,提了比较具体的意见。并十分谦虚地强调:“当然不一定对,只能供你参考”。这句话下边又打了6个圆圈,以表示特别认真和重视。我的小说结尾是个悲剧,先生认为“还是写成一个喜剧好”。接着以非常平易近人的话语写道:“不过你如坚持,我不反对,你是有权利保留你自己的意见的。我能做的就这样一点点。”这是多么无私的“一点点”啊!“这样一点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决定了《国徽》的命运,影响了一个文学青年的一生。我坚信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当然没有理由坚持自己的意见,尽我的理解力。和写作能力,按先生的意见,苦心孤诣修改我的文章,第三次寄给他。但先生就再未提起文章的修改与采用与否之事,他只做不说,从不张扬,甘当人梯。不久,《长江文艺》1986年第2期全文发表了《国徽》,编辑部给我寄来了那期杂志,而先生却没有露面。

  五

  反复拜读先生的两次来信,多次细心揣摹先生的删改和旁批,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德高望重的徐迟先生完全以平等的地位和商量讨论的语气说话,丝毫没有大作家、大名人的架势,丝毫没有居高临下、傲视众生的态度,丝毫没有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作派,充分体现了徐迟先生对文学青年细致入微的扶植提携和关心爱护。一个从未谋面的小青年的一篇小说稿,受到先生的如此重视和厚爱,在我一生中只碰到过这一次。对我的影响深刻而久远,终身难忘。此生为人为文,当以徐迟先生为楷模,当以先生作品赞颂的人物为楷模,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分析法学

  • 下一篇文章:“零口供断案”与现代司法理念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怀念未曾谋面的徐迟先生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