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法学理论 |
|
|||||
关于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思考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03:50 点击数:[] ![]() |
|||||
为“一元化”。[11]当然法律文化也是如此。我们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法治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法律文化形态多样性的关系;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与多种民族支流文化的关系;儒家伦理与有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关系。 总之,法治社会的建立绝不仅限于其物质层面的制度建设,绝不仅限于其技术性“硬件”系统的完备周详。法治社会的有效建立,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乃是作为其基础以支撑整个法治大厦的精神层面的意识与观念的确立,是作为其内在灵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12]在我看来,我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认识和对待法治问题,都有必要从多个角度一分为三的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姚建宗 法治的多重视界 法律图书馆http://www.law-lib.com/lw/ 。 [2]周德义 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3]林端 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社会学观点的探索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陈弘毅 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姬晓红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 法律图书馆http://www.law-lib.com/lw/。 [6]朱晓燕 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http://www.law-lib.com/lw/。 [7][英]戴维赫尔德 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主义治理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第130页。 [8]卓泽渊 法理学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第476页。 [9][德]拉德布鲁赫 法学导论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 第15页。 [10]陈颖辉 新论本土资源与“西体中用”的法治建构模式http://www.law-lib.com/lw/。 [11]里赞 法律思想研究讲义(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课程讲义) 第二部分 法文化。 [12]佚名 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02。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