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法学理论 |
|
|||||
论五四宪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2:46:50 点击数:[] ![]() |
|||||
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 [②] 民国35年的蒋记《中华民国宪法》可能有一些例外:其一,它将国家权力分为“五权”;其二,蒋称“五权宪法”思想来自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五权宪法》和《三民主义》,但孙中山先生强调的“五权宪法”是“五种治权并立”的民主“治权”体制,“五权宪法”的五权分立吸收了英美等国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长处,发展了中国传统治国经验的选官制度——考试和御史制度——监察,目的在于避免西方宪法制度中考试和弹劾制度不独立的弱点。从而使资产阶级政制趋于完备,五权相对独立,又互相制约,保证政府效能的发挥。而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宪法》则确立的是一种五院对总统负责,总统实际对任何人都不负责任的独裁政体。就是这样一部宪法,实际上也没有得到过一天实施。 [③] 《毛泽东文选》,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④] 《毛泽东文选》,第六卷,第320—321页。 [⑤] 吴家麟主编《宪法学》,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⑥] 《毛泽东文选》,第六卷,第329页。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与法的基础参考资料》(第二编),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教材科1956年版,第280页。 [⑧] 《毛泽东文选》,第六卷,第329—330页。 [⑨] 本文所引用我国1954宪法的条文均来自《宪法资料选编》(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本文所引用苏联1936宪法的条文均来自《世界宪法全书》,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下引不再注明。 [⑩] 《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42页。 [11]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408页。 [12]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18页。 [13] [苏联]M.P.加列瓦著,梁达、石光等译《苏联宪法教程》,五十年代出版社1953年版,第62页。 [14] 《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56页。 [15]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37—638页。 ——毛泽东同志在此处所谈的“民主集中制”即是指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民主权力的方式,实际上将“民主集中制”与“民主”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划了等号。笔者认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民主集中制”的最准确、最科学的解释。解放后毛泽东同志将民主集中制泛化为一种工作方法,值得研究。——参见拙文《论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宪法地位》,《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6.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与法的基础参考资料》(第二编),第361页。 [17]《 斯大林文选》(上),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07、108页。 [18] [苏联]M.P.加列瓦著,梁达、石光等译《苏联宪法教程》,第160—161页。 [19] 《 斯大林文选》(上),第93页。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为了不冲淡主题,在涉及到斯大林关于宪法问题的论述时,我们只引用他的言论,不研究他的行为,不对他作全面的评价。 [20] [苏联]M.P.加列瓦著,梁达、石光等译《苏联宪法教程》,第195页。 [21] [苏联]M.P.加列瓦著,梁达、石光等译《苏联宪法教程》,第229页。 [22]《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62页。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与法的基础参考资料》(第二编),第743、744页。 [24] 参见 坚毅《内容、结构、形式——关于唯物辩证法立体化范畴》,《求实》,2000年第2期。 [25] 1918年苏俄宪法只写国徽、国旗,1924年苏联宪法和1936年苏联宪法只写国徽、国旗、首都。 [26] 《毛泽东文选》,第六卷,第325页。 [27] 《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33、133—134、139页。 [28] [苏联]M.P.加列瓦著,梁达、石光等译《苏联宪法教程》,第55、59、61页。 [29] 《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49页。 [30] [苏联]M.P.加列瓦著,梁达、石光等译《苏联宪法教程》,第76页。 [31] 《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46页。 [32] 《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47—148页。 [33] 《 斯大林文选》(上),第106—107页。 [34] 龚祥瑞著《比较宪法与比较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219—221页。 [35] 2004年10月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上,有学者提出问题:为什么五四宪法以苏联三六宪法为参照,而不是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或欧美宪法?我觉得,下述两个原因就是答案。 [36] 参见 公丕祥《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制现代化的时代挑战》,《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 [37]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29—630页。 [38] [苏联]法尔别洛夫著,党凤德、邱则午、傅昌文译《人民民主国国家法》,上海新华书店1951年版,第13页。 [39] 参见 公丕祥《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制现代化的时代挑战》。 [40] 参见 公丕祥《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制现代化的时代挑战》。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