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热门标签:求职(14) 职场(2) 大学生(2) 教案(1) 身材(1) 面试(1) 简历(1)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刑法 |
|
|||||
浅谈现行刑事赔偿立法体制之不足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9:09:53 点击数:[] ![]() |
|||||
力尚达不到判决定罪的程度,根据无罪推定原则而作出不起诉或无罪判决,若按《赔偿法》规定承担刑事赔偿责任,不仅显失公平,而且加重了司法人员办案的心理负担,从而使该拘、该捕的案子而不拘、不捕率上升,而不利于诉讼过程的顺利完成。“微罪不起诉”即证明有犯罪事实,但罪行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而不予起诉。如果按照《赔偿法》规定,亦在刑事赔偿范围,这显然与新刑事诉讼法立法精神不符。 四、从程序上看,《赔偿法》不利于案件公正审理 1、权利不对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当然也包括国家机关。作为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的司法机关和刑事赔偿请示人的权利义务应该是对等的,但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并没有体现出对等原则,而是不利于赔偿义务机关,从而失去了刑事赔偿的公允性。刑事赔偿程序规定赔偿请求人享有申请复议权,并采取二级复议制,即刑事赔偿请求人对被要求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而赔偿义务机关不予确认的,赔偿请求人有权申诉,对逾期不予答复或有异议的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以向复议机关的所在地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而对于赔偿请示人的相对方-赔偿义务机关却没有同等的权利,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决定,必须执行“。却没有上诉权,即使是错误的决定。由于权利不对等,从而使国家利益遭受不必须的损失。 2、不适用诉讼程序,不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赔偿法》刑事赔偿程序只采取确认程序、协商程序、刑事复议程序和赔偿决定程序,而不采用诉讼法上规定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程序。赔偿委员会决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必须执行。当事人不服的,不能向法院起诉,从而限制了赔偿义务机关权利的实现,也可能导致错案在合法的外衣下“公正”执行。 3、人民法院对刑事赔偿案件由于不适用诉讼程序,只作程序审而不作实体审,不利于案件得到客观、公正、全面地审理。《赔偿法》只规定了刑事赔偿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方式,而对赔偿案件的立案,侦查和审理程序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所以赔偿委员会对案件真实情况、证据收集和核实并不负有义务,故易作出错误的赔偿决定。 4、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导致错误的赔偿决定无法通过监督程序加以更正。《赔偿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决定,必须执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即使是错误的赔偿决定也必须执行,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和愿意看到的现象,如果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那便是《赔偿法》的悲哀!同时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的规定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五、立法建议 综上所述,《赔偿法》的规定有一些弊端和不完善之处,为了更好执行国家刑事赔偿,与新刑法和新刑事诉讼法相适应,笔者拟提出以下几点立法建议: 1、对错案的内涵加以具体规定。将“错案”定义为“根据当时客观情况违反法定条件、违反法定程序,证据采信有明显瑕疵的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且违法行为与损害利益之间有必然因果关系”。 2、刑事赔偿适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诉讼程序严格按照“两级终审制”审判监督程序,检察机关对法院作出的赔偿决定实行法律监督。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