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刑法
   论刑讯逼供罪      ★★★ 【字体: 】  
论刑讯逼供罪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9:00:22   点击数:[]    

响本罪的成立。
三、刑讯逼供罪的司法认定和刑事责任
(一)刑讯逼供罪与非罪的界线认定
司法实践中,区分刑讯逼供罪的罪与非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区分刑讯逼供罪与一般刑讯逼供行为的界限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情节的轻重不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关于对刑讯逼供的立案标准总体来讲是比较妥当的,可作为刑讯逼供行为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参考。即:①手段残忍、影响恶劣的;②致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③造成冤、假、错案的;④3次以上或3人以上刑讯逼供的;⑤授意、指使、强迫他人刑讯逼供的。
实践中,刑讯逼供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行为人的动机、目的多是为了急于破案,是因公犯罪,出发点是好的,因此,认定构成刑讯逼供罪,应该是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如致人伤残、自杀、死亡、精神失常等。这样既便于在司法工作中掌握界限问题,又符合惩罚少数、教育多数的原则。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前面第一个大问题中已论述过动机不同不影响定罪,所以正确的做法应是全面综合分析整个案情,结合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作案手段、情节、次数、人数、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等多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试行规定,来确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2、区分刑讯逼供行为与某些错误的审讯方法以及其他一些特定条件下的审讯方法的界限。
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的逼供行为是成立刑讯逼供罪的前提。如果某审讯方法虽属错误但并非刑讯行为,则不构成刑讯逼供罪。如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引供、劝供、诱供、指名问供的方法等,它与刑讯逼供罪虽然都是为了获取口供,但由于其在客观方面并没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即没有采用刑讯方法,实属一种错误的违法的审讯方法,虽然应当依法予以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给予必要的处分,但不能认定构成犯罪。此外,一些特定条件下的审讯行为虽然形似于刑讯的某些地方,但实为合法的必要的审讯方法,也不能认定为刑讯行为。如突击审讯行为,就是特殊情况下,对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为了及时捕获其他共犯以破获全案,防止证据被毁或串供,有必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力进行突击讯问,其目的是弄清案情,并非为逼取有罪的口供,而且也未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这种情况下虽然在客观上可能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受审人的休息,给其造成一定的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但其与刑讯所惯用的“车轮战”有明显的不同。
(二)刑讯逼供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
刑讯逼供罪和非法拘禁罪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如犯罪客体都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客观方面都可能给他人造成一定的肉体伤害,在主观方面都是故意犯罪。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犯罪客体不同。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客体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2)犯罪对象不同。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对象具有特定性,仅为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而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对象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是任何公民,当然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也可以成为非法拘禁罪的对象。
(3)客观方面不同。刑讯逼供在客观上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对他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实践中常见的手段主要有罚站、罚跪、冻饿、曝晒、吊打、不准休息、滥用械具等;而非法拘禁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强制剥夺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主要手段有强行关押、捆绑、禁闭、隔离审查、监护审查等。
(4)犯罪主体不同。刑讯逼供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司法工作人员才能构成;而非法拘禁罪的主体属于一般主体,即无论是否为司法工作人员均可构成。在这,有两类主体值得注意:一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保卫干部。二是乡、镇、村干部和武装部长、民兵连长。这些人员既不是司法工作人员,也没有合法的审讯权力,因而也不能成为刑讯逼供罪的主体。
(5)犯罪目的不同。两罪虽然都是故意犯罪,但犯罪目的不同;刑讯逼供罪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罪、罪重的口供;非法拘禁罪的目的是为了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在实践中应注意,虽然有的行为人对他人非法拘禁,甚至采取肉刑或变相肉刑的方法,以获取其有罪的口供,但由于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等方面不具备刑讯逼供罪的条件,其行为也只能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而不能以刑讯逼供罪定罪。

(三)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的界限
二罪被规定在同一条文中,其两者主体、主观罪过相同,采用的手段也相似,在客观方面都可实施暴力行为,主要区别有:(1)犯罪对象不同。刑讯逼供罪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暴力取证罪的犯罪对象则是证人。这里的证人不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也包括民事、行政案件中的证人。
(2)行为方式不完全相同。刑讯逼供罪的行为方式包括采取肉刑和变相肉刑两种,即既可以采取暴力方式,也可以采取非暴力方式;而暴力取证罪则只能采取暴力方式。
(3)行为方式的时空条件不同。刑讯逼供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而暴力取证罪则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行政诉讼中。
(4)犯罪目的不同。刑讯逼供罪的目的在于逼取口供;而暴力取证罪的目的则在于逼取证人的证言。
(四)刑讯逼供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都是故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都有可能对他人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分侵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从刑法理论上分析,刑讯逼供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1)侵犯的客体不同。刑讯逼供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侵犯的都是简单客体,即分别为公民的健康权与公民的生命权。
(2)侵犯的对象不同。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对象是特不定期的,即仅限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对象是不特定的,可以是任何公民。另外,发生的时空条件也不同,刑讯逼供罪仅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领域;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发生的时空条件没有任何限制。
(3)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刑讯逼供罪在客观上要求利用职务之便,对被害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但是否给被害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不是本罪构成的必要条件;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没有任何方法及时空条件的限制,只要是对公民的人身实施伤害或对公民的生命予以剥夺,并使被害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致使被害人死亡即构成犯罪。
(4)犯罪目的不同。刑讯逼供罪的目的是为了逼取口供,动机常常在于尽快破案;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目的是伤害公民的健康或剥夺他人的生命。
(5)犯罪主体不同。刑讯逼供罪是特殊主体,即仅限于司法工作人员;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则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构成。
(五)刑讯逼供罪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实践中,司法机关适用本条规定处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刑讯逼供致人轻伤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的刑讯逼供罪的法定刑从重处罚。
(2)刑讯逼供致人伤残,即致人重伤、残疾的,则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定罪,并按照第二款致人重伤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法定刑从重处罚。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刑讯逼供罪的量刑幅度与一般故意伤害罪基本一样;如果造成致人重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我国缓刑制度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文章:试论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确定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刑讯逼供罪”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刑讯逼供罪”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洗钱罪构成要件的若干问题
  •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 ››网络犯罪停止形态
  • ››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 ››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 ››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追问——兼论为...
  • ››毒品犯罪特别累犯否定论
  • ››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思考
  • ››法律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刑事法修...
  •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 ››论刑讯逼供的综合治理
  • ››论刑讯逼供罪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