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刑法

上一页  [1] [2] [3] [4] 


Tags: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思考      ★★★ 【字体: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8:48:35   点击数:[]    

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从法律定位上看,西方国家和亚洲各国都把财产申报制度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规定。有的甚至先在宪法中对财产申报制度加以规定,然后再详细立法(如菲律宾)。有的将申报制度直接纳入反腐败法中。而我国至今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不仅影响了公众对该制度的知晓程度和监督程度,也缺乏相应的权威性,使其难以成为刑法的前置制度和义务来源。我们认为,财产申报制度不仅关系公权力的廉洁性等公共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国家权力对公民隐私权的部分限制和剥夺,因此,仅以政策性文件规定是不适宜的.
  从申报制度内容看,我国申报制度同样也存在许多不足。考察国外的财产申报制度,我们认为,这项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申报主体。哪些人应申报财产,范围要适中,过大,成本加大,效益降低,难以执行;过小,则有违立法初衷和目的。申报客体。哪些财产应申报,一般下列财产包括在内:有形财产(包括收入、房屋、各种动产和不动产),债权债务,无形财产(专利权、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知识产权),申报范围不仅包括申报者本人财产,还包括其全部的家庭财产和其抚养的子女的财产。申报程序。主要包括申报时间、申报机关、延期申报的事由等,其中申报时间是最主要的内容,它可以分为几种形式:定期申报(如半年一次),随时申报(财产有法定的较大的变化时),任职申报(任职前),离职申报(离职时),退休申报(退休两年内申报)。不申报的责任。包括拒不申报、虚假申报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申报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根据申报信息是否启动调查或侦查程序,是否向公众公布等内容。
  反观我国的申报规定,申报主体仅限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排除了军事机关和乡镇主要负责人,有违制度原旨。申报范围中,只规定个人财产,直到2000年底,才扩大到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家庭财产,对众多申报主体的家庭财产、子女财产没有涉及,只是规定申报个人收入,没有涉及债权债务、1无形财产等。主体的粗略、范围的狭窄,不足反映主体的财产状况,不足对权力进行监管,使申报制度客观作用大打折扣。同时,我国申报制度中规定的申报机关是本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而这两种部门缺乏独立的监督职能,申报机关、申报主体一体化,监督机构与申报机关的分离性,使申报难免流于形式,失去监管意义。我国申报制度中只规定了定期申报一种形式,预置的太多空间时间也大大影响申报功效。
  与财产申报制度相联系的还有个人储蓄账户实名制度。我国的实名制虽已颁行,但其诸多不完善之处,大大损害了财产申报的制度基础,比如说,现行实名制度实行新老划线政策,使一大批假名存款逃脱监管,个人允许在不同银行以个人名义开户,也不利于查清个人存款。没有规定金融机构的可疑存款报告职责,存款人以其子女名义存款,极可能被排除在个人财产之外。财产申报制度的完善,不是简单的一部法规所能解决的,我国由于缺乏金融机构重大交易报告制度,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个人信用制度,都会给财产申报的实施带来困难。
  ([作者简介](1973.8-),山东莘县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刑法
  1申报债务的目的是防止公职人员滥用职权非法减免自己的债务。
  
  [1]王汉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草案的说明[R].北京.1997.
  [2]肖常伦.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廉政建设与刑法功能[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向朝阳、肖怡.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然性思考[J].人民检察,2002(4).
  [4]钱舫.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J].政法论坛2001(6).
  [5]查庆九.这条刑律何以尴尬[N].法制日报,2001-6-3(3)。.
  [6]储怀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15.
  [7]i陈兴良.职务犯罪认定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694.
  [8]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41.
  [9]张明楷.刑法学(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916.
  [10]钱舫.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J].政法论坛2001(6).
  [11]王仲兴.论罪名的立法化问题.刑法建议修改文案[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2]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3]时延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理研析[J].法学,2002(3).
  [14]]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5]第8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1990年8月27日――9月17日古巴哈瓦那)《联合国反腐败的实际措施》第70条[Z].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由《证据的叹息》看犯罪“故意”问题——由余英与杨英之间的伤害案说起

  • 下一篇文章:《政府采购协议》与中国政府采购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洗钱罪构成要件的若干问题
  •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 ››网络犯罪停止形态
  • ››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 ››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 ››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追问——兼论为...
  • ››毒品犯罪特别累犯否定论
  • ››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思考
  • ››法律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刑事法修...
  •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及配套制...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及制度的...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然分析与应...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不足及配...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相关立法比较研...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