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沟通结合起来,做到能够综合运用。学校要善于把握时机,采用多种多样的公关活动形式,如交流会、展览会,通过声音、图象和色彩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如实向师生公众宣传学校的有关方针政策、某一时期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重大的校内活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可以赢得师生的认同和支持,进而提高学校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在沟通的时候要做到深入群众,掌握实情,从实际出发,从师生利益出发,了解有关部门所需情况。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不能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学校要始终讲真话,即使事实是残酷的,但是自己讲总比别人讲要好,这样有利于提高校务的透明度。 其次,学校应与师生主动沟通, 全方位开拓民意沟通渠道。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作为高校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当保障师生民主权利的实现。在一些具体的决策方面,尤其是涉及到师生的权利义务的事务,师生具有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现在,我国引入了西方国家的听证制度,政府在对于某一具体的事务进行决策时,应当事先邀请部分人士进行听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从而实现政府的“民主之治”。作为高等学校在与师生的信息交流中,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让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得以落实,广大师生才能理解学校的政策与行动,进而支持学校的政策与行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要加快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师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方位开拓民意沟通渠道。 学校公共关系尤其是学校内部公共关系在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应深入研究并注重运用。 参考文献: 徐双敏.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86页. 肖辉.实用公共关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30-234页. 徐双敏.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15-153页. 钟文先,杨波光.公共关系学[M].中国大地出版社,1994.6页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