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公共政策
   文献信息传递模式比较与启示      ★★★ 【字体: 】  
文献信息传递模式比较与启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23:12:24   点击数:[]    

自动传真(限8页以下)、邮寄文献传递服务;对供公众使用图书馆内部之查询者提供线上复印;团体会员馆和复印代表人则可进行任何一种方式的线上馆际复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我国最大的公益性文献传递机构。NSTL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农业部、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委,于2000年6月12日成立的。NSTL按照理、工、农、医四大支柱组建,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所、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所、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等文献情报单位组成。每年订购外文期刊11500多种(占全国采购品种数的50%以上);外文会议录2500多种。中文期刊、会议录、学位论文基本齐全。从2001年5月份起,系统数据量逐月增长,当年9-11月份的月增长量突破100万条。截止到2002年8月,网上数据总量约为1100多万条。而且数据总量正在快速增长。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中心还组织建立了中文期刊二次文献数据,使NSTL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2002年4月份访问检索NSTL的人数为1,420,341人次,5月份为14,886,480人次。全文请求由2001年1月份的68份增长到11月份的6858份,后者是1月份的100倍多。2002年4月份为17281份,2002年5月份为18246份。从统计数据看,全文请求量呈现出迅速增加的态势。其用户覆盖了国内主要科研与高校系统。

      3 两种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3.1 文献传递工作应借助市场力量驱动
    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是市场驱动的,而公益性的文献传递是图书馆读者的需要。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实质是版权贸易活动,而公益模式的文献传递的实质是馆际互借和本馆服务。前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版权费,后者则主要利用著作权法的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主要目的是为了营利,而公益性的文献传递其目的是为科研教学服务。我国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工作主要采用的是公益性模式。文献传递中缺少市场驱动机制。因此,为了推动这项工作,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采用对文献传递进行大量的资金补贴的办法鼓励使用。这实际上是将图书馆作为文献供应人,而不是将图书馆作为信息供应平台,造成图书馆负担过重。我们应当适当建立图书馆与出版商合作的文献传递机制。
    3.2 保持合理的价格
    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价格高于公益性的文献传递价格。商务模式运行的文献传递公司采用市场价格支付版权使用费。公益模式的文献传递只收取合理的成本费用,如CALIS是非营利模式,制定的文献传递收费标准为:复印A4纸0.3元/页,A3纸0.5元/页,扫描3元/页;电子邮件0.1元/1K字节,拷盘2元/盘;传真2元/页,打印0.3元/页,其中激光1元/页,包装邮寄费用实收。各成员馆在执行此项标准时也许会有所差异,但不能超出成本价格进行收费。价格是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的优势,应继续保持这个优势。
    3.3 图书馆文献传递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
    两种模式的投资来源不同,商务模式的文献传递其投资一般来源于个人,个人投资在企业的经营中进行资本运作,而公益模式的文献传递的投资一般来源于国家,国家拨发的资金主要用于为社会公众及整个社会进步服务。图书馆文献传递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
    3.4 两种模式均须妥善解决版权问题
    因为文献传递使用是作品使用的一种方式,文献传递的本质就是提供复制品,而且这些复制品是“不必归还”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复制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关于电子文件传递的版权问题,国际

     

上也多次开专门会议予以研究。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规定文献传递的问题,但规定著作权人享有“网络信息传播权”。文献传递的合法性等在法律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从国外传递实践看,传递的文献必须是妥善解决了版权问题的。公益性传递实际上也只能在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享受免责。中国加入WTO后,图书馆的免责空间受到限制,“公益性”并不能作为侵权抗辨的理由,因此,图书馆采用市场机制解决版权问题也是必要的。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 下一篇文章:学科领域知识本体建设方法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文献信息传递模式比较与启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文献信息传递模式比较与启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公共政策:谁之政策?何种政策?
  •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
  •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
  • ››经验与理念——当前全国社区建设的...
  •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
  • ››旁听、听证与公共政策民主
  • ››当前中国价格听证:基于结构和制度...
  • ››全球化与公共行政
  • ››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
  • ››正与负:新的著作权法对图书馆之影...
  • ››文献信息传递模式比较与启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