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一般运行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自由原则、自愿交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4)违反市场规则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即进入市场的主体的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从产权角度,市场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产权主体在法律保护和市场运行规则框架下能够自由地交换产权。从交易的本质上来说,商品的交易首先要完成产权的交易,然后才有商品的完全交换或部分交换。如农户甲用一只羊交换农户乙一袋米,这种交换过程首先发生在两者同意完全交换各自的所有权;如果农户甲把一只羊租给农户乙,每月收取1公斤米的租金,则这种交换是部分交换,即所有权派生权能束中的使用权交换。这两种交换都是交易双方先订立契约(产权交易),后才付诸交易行动,实行实物交换或使用权租借。 市场里的产权主体,既有独立的自然人,又有各种形式的组织(法人),如家庭、企业、各种赢利和非赢利机构。应注意的是,各种组织是通过独立自然人的产权市场交易,才以共同产权主体的形式“法人”进入市场的。如企业便是以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契约代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瞬间契约而形成产权共同体(企业法人)。市场里产权共同体存在的原因是通过较固定的产权交易形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市场效率;或是共同产权增加的收益大于组织的交易费用。 对私人品来说,由于有着明确的产权边界,即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明确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能通过私人生产和市场交换来生产和消费。而对公共品来说,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私人生产者无法收回生产成本(消费的非竞争性使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使消费者容易搭便车,不愿意生产或购买)。因此,公共品必须由公共产权主体去提供,这个产权共同体便为政府。 按市场形成的四个基本要素及市场的产权特征,公共品的供求是否存在市场决定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政府是否是社会公众通过公平的契约交易而形成的产权共同体;二是政府生产和供给公共品是否遵循市场原则。如果这两个条件具备,公共品的产权契约交易与私人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政府就象一个特殊的企业组织,代理私有产权的主人——社会公众谋取福利,以公共产权主体形式参与市场运作,生产和供给公共品,弥补私人产权单独交易基础上的“私人品市场”所固有的缺陷。 依上所见,公共品市场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的。人们漠视公共品市场存在的原因,一是人们习惯于把私人品的直接交易视为市场;二是历史上政府执权常超越其权能范围而使人们很少意识到它只是“市场里私有产权交易基础上产生的组织代理人”;三是公共品的共同消费特性,使人们很少有市场交易的感觉。特别是,人们容易忽视市场首先是权的市场,然后才是物的市场。 公共品市场交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众以投票的方式交易产生政府;第二层次为代理者政府内部投票交易(会议形式)制订公共品供求政策;第三层次为政府按市场规则进入市场提供公共品。对于前二个层次,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称之为“政治市场”,“政治市场”的本质为权的市场,即公共产权市场;后一层次是公共产权团体政府以“法人”身份进入市场进行物物交换,提供公共品。以此可见,公共品市场的主要交易集中在产权交易,交易的主体依然为独立产权的自由人,交易的路径为:公众→产权交易→产权共同体(政府)→共同契约→交易市场→公共品。简单地概括,公共品市场是公众以税的形式,通过政府购买共同消费的商品——公共品的市场;公共品的供求关系按市场规则属于市场买卖关系,买者是公众,卖者可能是政府(政府服务或直接生产提供),也可能是其他市场主体(政府代理购买)。所以说,税的实质是“一种价格,是产权的标价”;公共品实质是一种“公共商品”,公众、政府和一般市场三位一体交易公共商品形成“公共品市场”。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