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工商管理
   关于企业集团大型化的探讨      ★★★ 【字体: 】  
关于企业集团大型化的探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23:33:46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大型化是我国企业集团规模发展的基本方向,企业集团应根据主客观条件采取多种途径,走规模大型化的发展道路,政府有关部门也应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本文主要就企业集团大型化的途径和政府应该如何来支持、配合企业走大型化道路的问题作以下探讨。

  关键词:企业集团大型化促进机制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把公司发展壮大的老总也不是一个好企业家。从长远来看,大型化必将是我国企业集团规模发展的基本方向,当然我们也反对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扩大企业集团的规模,但这并不等于反对我国企业集团应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企业集团应根据主客观条件采取多种途径,走规模大型化的发展道路,政府有关部门也应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本文主要就企业集团大型化的途径和政府应该如何来支持、配合企业走大型化道路的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为什么我国企业集团规模发展要走大型化的道路?

  1、集团规模大型化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目的是要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以充分利用好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新一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由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很高的规模经济要求和技术素质要求,只有大规模生产才能通过降低成本来保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只有大规模投入人才才能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并保持产品在技术上的竞争力,而这两个方面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才能做到、做好。

  在80年代,我国主要依靠中小型企业(集团)的活力和效率促成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的发展,但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的经济组织格局已难以适应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要求。所以,我国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任务将落在大型企业集团的成长壮大上。

  2、集团规模大型化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中心环节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其中心环节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搞好整个国有经济。要改变我国国有企业散而乱、规模不经济和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充分利用国有资产存量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这就需要依托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主体,通过规范化的产权方式和市场竞争吸收、兼并、联合大量中小企业,以实现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和优化重组的目标。

  3、我国企业集团的规模现状也要求其走大型化发展道路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企业集团问题已受到了重视,提上了日程,工作的声势也很大,但实际的进展不能估计过高,我国企业集团目前的实力还远远不能与国外大企业、大集团相抗衡,比如中国国际、东方、南方三大民航集团的飞机总和不如排在美国民航第9位的西南航空公司多;中国的西飞、上航、南方动力、贵航四大航空工业集团的全部资产不到美国麦道公司资产的50%;这些数据表明,壮大我国企业集团。向世界级大企业、大集团看齐,是我国企业集团规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企业集团大型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大型化是我国企业集团的基本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讲,企业集团规模大型化途径无外乎外延扩大和内涵扩大两种。具体来讲,从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认为有三条企业集团规模大型化的具体途径:

  1、强强联合

  实行“强强联合”,是企业集团壮大其核心企业从而壮大整个集团的一条有效途径。所谓强强联合,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较强效益较好的大企业,实行紧密联合并作为企业集团的核心。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强强联合的企业需是指处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者生产相关产品的不同企业。这样方能使所组成的企业集团的经济技术实力迅速得到提高,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取得规模竞争优势,取得倍增的联合效果。

  通过“强强联合”途径来壮大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强强”之间是否有联合的必要,关键要看它们在资产、产品、市场等方面有没有内在联系,及互补性是否明显,联合后能否增强集团的市场竞争能力。

  (2)“强强联合”不是一味追求核心企业及企业集团的规模膨胀,重要的是要在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全新的运营机制,在改革、改组、改造、管理几个方面下功夫,方能使得联合后的技术上水平、产品质量上档次。企业集团的整体素质也才能提高。

  (3)处理好“位子”(人事安排)、“旗帜”(企业名称)、“牌子”(商品品牌)等三个问题。由于联合双方均为实力雄厚的企业,为避免造成“谁吃掉谁”的印象,从而增强联合后的凝聚力,妥善处理这三个问题实属必要。

  2.兼并

  通过兼并的方式逐步扩大集团成员企业的规模,尤其是核心企业的规模,进而达到扩大整个集团规模的目的。通过兼并的方式,逐步扩大集团成员企业的规模具有其自身优势。

  (1)通过兼并方式,企业集团能将现有的各种资本、资源在最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增强自己的资本实力,使分散的小资本变为大资本,以迅速对付竞争对手的竞争;

  (2)不仅获得了新的有形资产,它还使经营能力和销售渠道等非生产资本及无形资产得以集中,如兼并某一企业,其所属的市场份额、商标和专利都一起得以集中;

  (3)能够扩大集团中资产经营一体化的范围,从而使企业集团规模获得实质性的飞跃。

  上述三点使一个企业集团既扩大了自己的优势,又削弱了竞争对手,使软硬力量都得到了最快捷的重组,它的优势正集中体现在这一“快捷性”上。正是由于兼并具有上述优势。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趋好,交易法规的修改与放松,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企业兼并狂澜再起。

  我国企业集团在通过这一方式发展壮大时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两项工作。(1)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2)尽可能留用被兼并企业的干部员工。

  3、控股、参股

  这种方式是指集团核心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份,对其他企业进行控股、参股,以此扩大企业集团的规模,使之迅速膨胀。在此,笔者简要介绍目前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控、参股策略:等额股份互换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指集团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等额互换股份,使相关企业成为核心企业控股、参股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这种等额股份互换。在表面上看,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互换股份的数额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在各自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却不同,核心企业拥有相关企业51%的股份,达到控股目的时,由于核心企业的规模大,相关企业实际拥有核心企业的股份,在集团核心企业中只占极小比例。就这样,企业集团就可通过这种策略控制更多的单体企业,以达到迅速扩大集团规模的目的。

  除上述所介绍的三条具体途径外,企业集团扩展其规模的具体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对原有成员企业进行改建、扩建,通过一般的生产经营联合增加协作层及关联层企业的数量,等等。但在此,有一些问题是在我们不论采取任何途径时,都要注意的:

  1、扩大规模应同提高效益相结合

  企业集团如一味为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不注重效益的提高,最终只会导致失败。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深刻的。

  2、应坚持首先集中力量搞好主业和兼顾综合经营的方针

  企业集团在扩大规模时,尤其在扩大规模初期,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壮大主业。这是因为主业是企业集团的优势所在。另外,稳固的主业是多元化经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国有资产投资公司 如何高效实施年薪制

  • 下一篇文章:企业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的综合评价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关于企业集团大型化的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关于企业集团大型化的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探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 ››资产重组中的交易费用问题研究
  • ››信息网络-电于商务-现代物流
  • ››从洋货的质量门事件到支持国货
  • ››我国企业开展B2B电子商务的几点思考...
  • ››CIO是怎样炼成的
  • ››电子商务
  • ››中小型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模式的...
  • ››电子商务与物流问题探析
  • ››探索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 ››关于企业级高速硬件防火墙设计探讨...
  • ››关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措施...
  •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综述 贾文党...
  • ››关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修正
  • ››关于企业金融资本经营问题的研究
  • ››关于企业开展绿色需求激励的探讨
  • ››关于企业考核制度的一些问题
  • ››关于企业分部报告理论与实务的探讨...
  •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几点思考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