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
|||||
跨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借鉴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23:29:22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 Keyword: MNC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subsidiary company governance comparatively study 1、论文的基本概念 1.1问题的提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跨国投资可以绕开市场障碍,充分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跨国公司的平均利润率也大大超出在单一国家境内经营的企业。跨国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到1999年底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总数超过60000家,拥有30万个海外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70%以上,占全世界总产出的四分之一。在1999年世界出口总额为7万亿美元,而跨国公司海外附属机构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世界上最大的100个经济体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其余49个是国家。也就是说,有些跨国公司的经济规模已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发生资本短缺问题,应当尽量争取引入外资,尚且还谈不上资本输出。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资本输出并不一定是富国的专利。一般说来,资本应当向那些能够实现最大增值的地方流动。边际资本回报率决定了投资的走向。鉴于中国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相对过剩,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统计数据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左右就会在资本输入的同时出现资本输出。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虽然内地有些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停留在600美元上下,但是东南沿海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因此,在中国必然同时存在资本输入和输出。毫无疑问,入世以后,大量外资跨国公司将进入中国,中资公司也将逐步走向世界,跨国经营。 从商品直接出口到直接投资是一种传统的国际化进程,美国、日本、荷兰等国的企业都是沿着这个过程走向世界的。这个过程一般被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品输出,企业通过扩大出口,逐步建立世界范围的销售网;第二阶段是境外生产,企业通过在国外直接投资,建立自己的生产单位,形成国内外统一的管理体系;第三阶段是建立跨国公司,以世界市场为基准,追求全球性总体战略,从最经济的角度进行投资与生产决策.以求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对企业问题的讨论离不开企业经营商业化这样一个前提,即企业的经营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了这个前提之后,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实际就转变为什么决定跨国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及如何提高经营绩效的问题。什么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最终都将取决于治理机制是否完善,无论是增强市场竞争还是产权变化都是要通过改变治理机制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刘芍佳、李骥,1998)。 从当前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走势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起始时期。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国内企业要开展跨国经营业务,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应当是如何改善治理机制,治理机制不改善,很难与机制完善的其它国际跨国公司竞争。为什么治理机制比其它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的因素更重要?原因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投资地优势都只是治理机制完善后的结果,一个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很难拥有与保持这些优势。在近几年中,跨国公司收购与兼并日渐增多并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1997年跨国购并额为2360亿美元,占当年直接投资总额的58%,年增长45.2%。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并购额占并购总额的90%。因而研究跨国企业治理机制问题对于中国企业如何走向跨国经营的道路就格外重要。[1] 1.2跨国公司的内涵和定义 自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开始对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进行研究以来.如何给这种企业组织形态下一个合适的定义一直就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几乎每一本论述跨国公司的专著都有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的解释,可谓见仁见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跨国公司问题专家邓宁((John.H.DUnning),他在《多国企业的背景》一文中写到:“国际的(international)或多国的(multinational)生产企业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以上的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生产设施(例如工厂、矿山、炼油厂、分别有机构、办事处等的一个企业”[2].持这种观点的另外几位专家中,科尔代认为:”多国企业就是拥有许多同时在不同国家从事经营的子公司的企业组织"[3] 第二种观点主要从股权所有、管理权控制等方面来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