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能降低企业的失败率。建议进一步提高对管理培训的认识水平,将其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和优先内容。
(一)加强领导,完善产业促进政策
鉴于中小企业培训与中小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建议由工信部负责管理培训业的产业促进政策,统筹协调制定该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为促进中小企业管理培训业发展,建议重点完善以下政策:一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将管理培训业纳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消除中小企业购买外部培训服务带来的重复征税负担;扩大对培训需求方培训费用的税前成本列支范围;借鉴促进科技投入的政策经验,对企业的人才培训投入也尝试使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包括: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划出一块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培训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小微企业的公益性管理培训;合理分配与使用教育附加费,该附加费主要来自于企业,在满足教育部门需求之外,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企业管理培训。三是加大对公益性培训的支持力度。改变目前公益性培训“锦上添花有余,雪中送炭不足”、“重视高端培训,针对小微企业的普遍性培训投入不足”等状况。
(二)完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市场化培训机构的基础作用
市场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管理培训的主要力量,一些地方初步探索出“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模式。应消除法律法规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化培训机构的基础作用。
针对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建议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尽快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有关法规或推出关于第66条的立法解释,明确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性质,允许其以培训机构名义合法开展业务,并可享受相应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未来可通过制定成人教育法或继续教育法,从根本上解决管理培训业的法律定位、政策导向和管理体制问题。
(三)合理监管,加强引导,完善产业生态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管理培训产业生态恶化问题,应在依靠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合理监管,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标准等手段促进管理培训服务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管理培训业的引导。可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履行培训行业协会的职能,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服务、代言、协调等作用,加强政策沟通,规范行业行为,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减少和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通过资质评定、服务监督等方式,加强培训信息发布和培训质量跟踪监督,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和购买优质培训服务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行业标准对管理培训业的引领、规范和促进作用,推进管理培训业标准化工作,提高管理培训的服务质量。
加强管理培训行业与其它行业的合作,通过与国内外优秀教育机构、相关企业协会或行业协会、代理机构、网络公司、通信服务提供商等的实质性合作,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
(四)扶优扶强,鼓励优秀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管理培训业属基础服务类行业,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同时又有稳定增长的业务基础,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很充分。应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当前,管理培训业正处于业务整合、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优势企业急需外部资金支持以突破发展瓶颈。管理培训业在产业政策中属于鼓励类产业,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发展,扶持其做大做强。这既有利于管理培训企业自身未来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也有利于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对中小企业发展也至关重要。
(五)鼓励产业持续创新
管理培训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例如对于网络培训(e-learning)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企业优惠税率、财政补贴等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待遇。二要强化管理培训业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加强对培训课程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将需求鼓励政策特别是政府采购政策与鼓励创新相结合,通过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政府采购和补贴力度,引导培训企业不断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和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