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物流管理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      ★★★ 【字体: 】  
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3:33:31   点击数:[]    

导和规划,注重存量重组、升级改造,避免铺新摊子。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防止政府“拉郎配”,即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整合物流组织,强化市场调节,促使物流企业改变经营观念和进行制度创新。其中,要对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和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科学分析,特别是对目前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自办的传统物流的成本,与现代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成本,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后者的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寻求转折点,开发物流新需求,从而促使企业自愿放弃传统物流,转而大规模接受现代物流。假如缺少企业需求这个微观基础,任何与“第三方物流”有关的设想和规划,例如建立配送中心、兴建物流园区等等,都将导致惨重失败和严重浪费。  
                                  (2002年10月)
  部分参考文献:
  卡·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
  贾履让 张立中:《中国流通产业及其运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2月
  张绪昌 丁俊发:《流通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
  原田忠夫 常清:《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3月
  〖日〗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译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2月
  〖日〗林 周二:《流通革命》(译著,第53版),华夏出版社2000年3月
  〖美〗马歇尔·C·霍华德:《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5月
  陈文玲:《日本大型百货企业经营准则与服务规范》,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12月
  陈文玲:《流通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12月
  陈文玲:《日本大流通体制与企业运营体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10月
  黄国雄 曹厚昌:《现代商学通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7月
  郭冬乐 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沿》(第1、2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2001年6月
  徐从才:《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徐从才等:《商业产业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8月
  张声书:《流通产业经济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2月
  丁俊发 张绪昌:《跨世纪的中国流通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丁俊发:《商品流通热点探索》,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5月
  向欣:《电子商务与流通革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10月
  丁俊发:《中国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3月
  丁俊发:《中国加入WTO流通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5月
  荆林波:《解读电子商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宋 则:《中国经济发展前沿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6月
  荆林波:《把电子商务推上新平台》,经济日报2002年8月5日
  张旭宏:《改善流通环境 加速资本周转 提高流通效益》, 国家计委《经贸情况与研究
  2002年2月9日
  方 虹:《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 财贸经济2002年第3期
  张弘:《立足中国国情 加快流通创新》,财贸经济2002年第4期
  宋则:《透过“洪城商港现象”看思路创新》,中国商报2002年5月14日
  宋则:《新世纪流通创新的理论思考》,商业时代2002年第12期
  宋则:《加快流通创新步伐》, 经济日报2001年10月29日
  宋则 荆林波:《流通业态变迁及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建议》,中国社科院《要报》编辑部
  2002年3月《专供信息》和《领导参阅》第17期  
  宋则:《流通创新需要关注新动向 打破新僵化 寻求原创性》, 财贸经济2002年第8期
 
 
 
  1 本报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年度重大课题《“十五”期间中国流通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阶段成果
  课题组顾问:刘国光、王洛林、黄 海
  课题主持人:宋 则   课题组成员:荆林波、李海舰、张旭宏、方 虹、朱小慧、张 弘
  本文执笔人:宋 则   报告中的部分案例由经济学硕士王京提供。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试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

  • 下一篇文章:从适合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方式——看仓储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 ››日本物流实施大纲的发展状况及今后...
  • ››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生产资...
  • ››《最新物流讲座》之一——物流概念...
  • ››日本物流发展及其启示
  • ››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
  • ››抓住物流人才这一牛鼻子
  • ››广西区域物流与产业集群发展内在机...
  • ››我国港口物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问题
  • ››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