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知识经济及其特点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 济”的概念。21世纪是“人类正在步入一 个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 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有其 自身的特点. (一)资产投入知识化。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知识、智力、信 息,创新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经济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 高科技来说,甚至是具有高风险高报酬的特点的风险资金投 入。例如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 术产业。目前,美国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 产的60%. (二)经济决策智能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 的。知识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智能化。科学决策在国民经 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如美国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后陆 续提出“全国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科 技经济导向政策,对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三)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 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高新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 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来代替稀缺的自然资源. (四)经济往来国际化。知识经济依靠无形资产的大量投 入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不 可能在计算机及微、光电子技术、网络和软件技术等层出不 尽的高新技术等方面全面领先。但任何国家都可以充分利用 自己的智力优势。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是促进知识经 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知识经济对财务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审计环境是指在一定时 空状况下,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实施审计时所面临的各种主 客观因素之和. 1.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审计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到来全面冲击着传统经济秩序. 财务审计需更注重去面对无形的知识及创新的能力,知识已 跻身于审计环境因素之中,成为重要的审计环境因素. 2.审计面临的微观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会计信息化使得 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十分紧密,模糊了系统、部门和公司间的界限,财务审计面临 的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会计信息孤岛,而在很大程度上置身 于一个庞大复杂的会计信息网络环境中. (二)知识经济引起审计内容的调整和拓展. 1.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 资产结构中的比重将大大提高,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 、 一值会计也逐步完善,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经济的增长。一些 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也给审计工作 提出了新内容、新要求。随着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信息系 统审计的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知识经济时代的审计对象的变革. (1)被审计单位的变革。随着“网上实体”的出现,审计将 面对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审计实体的“虚”的主体,使得审计 对象不再像工业时代那样清晰,审计对象具有模糊性. (2)审计内容的变革。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 在企业资产结构比重的提高及其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决定性 作用,使得无形资产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社会 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也将逐步成为审计的一大内容. (三)知识经济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 是极为重要的,审计人员正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审核有关 的经济业务,收集审计证据的。现代会计核算从财务原始数 据进入计算机、到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数据处理已由 计算机自动完成,审计线索的肉眼不可见性,增加了审计调 查取证的难度. (四)审计风险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被审计信息 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为信息载体。对磁性介质上的信息 进行修改可不留下任何痕迹;利用磁性介质也难以实现诸如 签字、盖章等使信息证据化的操作,这给审计带来新的风险. 由于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密 切的关系,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带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使得对无形资产的审计带有较大的风险. 管理审计主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对于 处境不同的两个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应根据 市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五)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使得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风险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需要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指导审计工作实践. 三、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更新审计观念。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网络、 世界经济一体化,面对会计信息化、网上实体以及企业提高经 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审计观念亟须做出革新. 1.从只重财务审计转变到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审 计团体不仅拥有会计、审计、税务、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专 家,而且对客户的内部控制及管理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 解。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除了对 财务报表审计以外,审计参与到企业预测、决策、控制等管理 活动中去已成为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 2.审计工作重点从重有形资产审计向重无形资产审计转变。知识、信息、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无形资 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得无形资 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关注,逐渐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 3.从只重企业内部效益的审计到企业内部效益与外部效 益并重的审计。知识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企业对知识的 要求和应用将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 贡献。这为企业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性. 同时,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的有机 统一,审计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应适应社会的要求,对 企业整体效益进行监督检查. 4.树立审计国际化的观念。为了使审计报告和被鉴证的 会计报表能取得各有关国家社会公众的信任,客观上要求协 调审计标准与实务,消除各国审计准则和实务中的分歧。除 了审计准则的国际化外,审计市场也应逐步国际化,各国的 审计市场互相开放. (二)革新审计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1.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面对无书面记录的经济业 务,审计重点转向了系统分析、设计过程等。未来的审计将成 为数据库的审计,审计师的主要精力将集中于采集、保存和 确保数据库的程序上,必须具有多元、实时、开放性的特征, 无形资产审计、管理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等将因此变得更加 容易.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革新审计技术手 段。电子商务和网上实体的出现,使经济交易、资本决策可在 瞬间完成,这就要求审计处理手段也必须作相应的革新,由 手工操作进步到电算化、信息化审计的现代模式. 3.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内控制度。由于现代信息 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和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传统会计岗 位职责被打破,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更和转移,再加上未 来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时审计的发展,必然引起内控制度复 杂化,产生新的审计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全新的内控制度,开发 更科学的测试内控制度的技术以适应这种变化. (三)大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工作环境的日益复 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工作 需要。而风险审计的实施还需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 识。此外,通过大量的审计实务工作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 积累经验,注重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且具备将各类知 识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方法、新思路. 培养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就必须建立面 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和培训模式,用新方式和新观念全方位地 培养、认识和选拔人才.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抓住时代机遇,深化审计改革,在知 识经济时代,审计工作仍将能够出色地扮演好“经济警察”的 角色。我国加入WTO后,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审计事业也一定会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