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满为患在各个景区(商业区)内,各项功能性房屋和方便游客的房屋建筑,随着该景区的商业开发程度日益提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游客密集之处,例如,商店,饭店,人工修筑的亭台楼阁等等。这些房屋建筑的本身是为景区和游客提供服务,但由于缺乏合理的整体规划和一些重复性建设,使各个景区内的自然协调性和布局完整性遭到破坏。
解决方法,制订严格的房屋景观建设审批制度,加强规划工作。对拟在景区内部和周边地区修建民用住宅小区、商业建筑设施等,必须进行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可行性论证。这样能从土地规划和布局保持棋盘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受影响,保护旅游资源的完整,保持原来自然景观的协调和统一。
(二)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近些年来,棋盘山景区将景区的旅游吸引力重心转移到了人文景观上来,接连兴建了几个大型的旅游景区,举办了多场世界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了更多更广的目光,甚至引起了全世界的旅游者的兴趣,其旅游收益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但从旅游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此举无疑是利弊均衡,在大量涌入的游客为景区带来丰厚的旅游收益时,也对景区的自然资源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连续不断的旅游运作,已经干扰了正常的自然生态循环。
首先,在大力进行商业开发的同时,继续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始终让环保设施和建设的进度不低于景区的开发速度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弥补开发过程中对资源和生态造成的破坏。
其次,在各个开发项目和建筑施工中,注重细节,从细微的方面开始做好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
最后,加强对相关人员和游客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工作。
一方面要在当地的旅游从业者和当地群众间树立保护景区生态和环境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强游客的保护景区生态和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作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三)管理职责不清,执法效能低下目前棋盘山景区下属各景区管理部门各自运营,没有相互的运作联系和统一的上级管理部门,名义上的最高管理部门棋盘山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基本上没有实质性权利,这点从历年来在该景区发生的各下属景区之间的商业矛盾就可见一斑。而且各管理机构混杂,职责不清,难以有效履行风景名胜区资源利用和保护监管的行政管理职能。
建立更加高效率的管理经营体制,完善和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权利关系和职能区别。然后在完整的管理机构领导下,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四、棋盘山风景区开发规划总结
(一)风景区可持续开发的总体路线第一,总体路线上应当采取生态旅游作为主要模式,一切的开发建设活动都以保护为前提,以保护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原则。制订各项开发和运营计划时,首先从生态性和持续性角度考虑可能的后果及影响,并作好准备应对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补救措施。
第二,在具体的规划和计划实行中,注意细节,考虑详细,加强规划,从各方面一起实施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
首先,在任何建设、开发活动活动中,根据科学的规划和论证,进行适度的开发,注意保护地形地貌、动植物、景观等资源,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以法办事,杜绝开山取石、乱砍乱伐的现象发生。
其次,在开发建设新的旅游项目时,同时加强对环保设施的建设,增加环保投入,完善治理机制,争取做到在新项目投入运营之前,能有效的解决新项目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对已开发和运营的景区资源和环保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制订详细的审理检查报告制度,以便及时发现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上的细微问题,降低将这类问题扩大、爆发的风险,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
另外,在每个旅游高峰时期,计算出符合景区生态和资源的承载力的游客容量,制订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接待计划。及时实施流量控制措施,如接受预定、分时开放等等,通过各渠道发布该类信息,避免出现重大事故。
对大量游客的到来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有明确的预期,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鼓励集体乘车前来,限制汽车的排量等。同时,在景区的各个热门旅游资源地区建设完整有效的环保设施,健全各类生态环保设备。
加强景区工作人员、游客和周边居民的保护意识,作好提示和提醒工作,定时定位发放宣传资料,在旅游资源密集的景区和景点设立提示牌等,达到提高各类人员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的目的。
(二)棋盘山风景区可持续开发综述综上所述,棋盘山风景区的优势和实力是十分强大和明显的,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是非常可观的。从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利益的贡献来看,棋盘山风景区的旅游开发是十分成功的。
在肯定成功的同时,也必须正面面对问题。从可持续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和规划仍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必须紧紧围绕本身固有的优势资源,在开发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力度进行保护和规划。
棋盘山风景区未来的旅游可持续开发还必须经过很多的调整和改造,从长远的经济利益和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所有为此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都将得到更为丰厚和更有价值的回报,也是对未来继续发展和扩大提供有利保障。棋盘山旅游开发区一定会发挥它特有优势,以山水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增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及辐射功能,实现超常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徐学书.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2段昌群.生态约束与生态支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关系互动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3李国宁.旅游开发与营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年3月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