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为:丝路文化(88.9%)、石窟艺术(83.2%)、大漠戈壁(76.8%)、古老神秘(74.8%)、风味饮食(72.1%)宗教文化(71.2%)、旅游标志之乡(69.5%)、边塞文化(67.4%)。国外游客对河西走廊旅游形象感知排序为:石窟艺术(97.3%)、丝路文化(90%)、宗教文化(94.2%)、风味饮食(84.3%)、异域风光(80%)、古老神秘(74.3%)、大漠戈壁(68.5%)民族风情(64.3%)。通过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省内外游客的对比角度来看,省内游客对河西走廊旅游形象的感知上较为消极,对所有提示的旅游形象的选择上都低于省外游客,唯独\"旅游标志之乡\"一项高于省外游客,特别是省外游客对河西走廊的历史和文化情有独钟,这可能是由于信息对距离的修正造成的,省内游客对河西走廊的历史太熟悉,以至于对这些信息不产生信息感知的热点。
(2)从国外游客的角度来看,国
外游客对河西走廊的以石窟艺术、丝路文化、宗教文化、风味饮食兴趣浓厚,主要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3)总体来看,河西走廊旅游形象在旅游者感知意象中(图2),以石窟艺术、丝路文化、宗教文化、边塞文化组合成的多元文化、浩瀚苍凉的自然景观和风味饮食为主要构成背景。
2.2.4旅游地空间竞争分析
河西走廊以丝路文化、石窟艺术、宗教文化、边塞文化组成的多元文化和独特的地域自然景观闻名于世。从河西走廊所处的周边地区来看,陕西旅游推出的是秦唐历史古迹,内蒙古强调的是草原风光,青海以雪域佛光为宣传重点,新疆则主打异域风情,宁夏旅游形象为塞上江南。河西走廊的旅游形象与周边地区旅游形象有较强相似性和替代性。新疆和陕西都处在丝绸之路上,六朝古都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发程度较高,而新疆异域风情胜于河西走廊,二者处于我国丝绸之路的头、尾位置,可以作为丝路之旅的起点和终点,河西走廊虽然位于中心位置,但在旅游地空间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5]。另外宁夏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曾是历史上神秘的西夏王国的中心,还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不论是边塞文化还是民族风情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6]。内蒙古的民族风情旅游和青海的宗教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也远胜于河西走廊。因此,为了避免周边地区与河西走廊其他旅游形象的遮蔽效应,应该将丝路文化、石窟艺术、宗教文化、边塞文化组成的多元文化和独特的地域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树立整体旅游形象。
3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形象策划
3.1理念形象系统(MIS)策划3.1.1理念基础一级理念:丝路文化,石窟艺术。
二级理念:丝路风情,异域风光。
3.1.2整体形象
大漠戈壁的绿色生态走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宝库。
3.1.3宣传口号
基于上述基础理念和整体形象,设计推出一套相关促销口号,以完善和强化旅游形象。形象往往是一种心理感知的抽象之物,不同的人对同一形象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因此,旅游形象的树立要有针对性,要符合特定旅游市场的需求,才会对特定市场具有吸引力。
(1)省外宣传口号。1)主打宣传口号:\"丝路文化走廊,敦煌艺术宝库\";\"祁连雪山、大漠戈壁、绿洲草原,河西走廊欢迎您\"。2)系列宣传口号:\"河西走廊-梦想实现的地方\";\"河西走廊-秘境之旅\";\"西部生态文化走廊\";\"河西走廊-避暑消夏胜地\";\"领略西部风情,感受丝路古韵\";\"游历山水绿洲,穿越沙漠戈壁\"。
(2)省内宣传口号。\"走丝路,感风情,赏艺术,品文化,来河西走廊\"。
(3)国外宣传口号。\"河西走廊-东方艺术文化的殿堂\";\"亚欧陆桥,丝绸古道\";\"神奇的是敦煌,更神奇的是河西走廊\";\"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3.2视觉形象系统(VIS)策划
旅游视觉形象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传媒进行旅游地形象与宣传,同时也有助于推广旅游地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视觉符号体系包括:标准图片、标准旅游徽志、旅游口号的标准字体等,其中,标徽是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如同产品商标一样,是旅游地标志,体现着旅游地的\"地脉\"和\"文脉\"。河西走廊应该运用敦煌莫高窟、祁连山、嘉峪关、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玉门关及长城烽燧、西汉酒泉胜迹等能代表河西走廊区域旅游独特形象的图案作为素材进行适当抽象组合,突出特色,形成具有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鲜明的标徽。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艺术字体标准色以绿色、黄色、白色为主,象征绿洲、碧水、青山和绿色生态;大漠戈壁、浩瀚苍凉和古老神秘;冰峰、雪山和冰雪胜景。同时,旅游整体形象设计还应加大对应用符号系统的设计,包括旅游地纪念品、门票、办公及公关用品、指示类应用设计、广告、旅游地服务人员的视觉形象等等,具体应反映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资源的独特\"地脉\"和深邃\"文脉\",与理念形象系统(MIS)设计相统一,主要体现丝路文化、大漠戈壁、民俗风情、边塞文化和历史遗迹等。这些视觉形象设计可以聘请专业装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服装公司和景观设计事务所进行设计,也可向社会、媒体公开征集。旅游听觉形象设计应反映旅游地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3行为形象系统(BIS)策划
行为形象,又称行为准则,是反映理念基础及其主题营销口号,是对内员工的管理行为、面对旅游者的服务行为和对外的社会公益行为等3方面的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是实施MIS的重要途径。对河西走廊旅游区而言,行为形象系统(BIS)策划应该强调如下几个方面的规范服务原则。1)淳朴好客原则。要求景区内的服务人员和当地居民以旅游者为本,保持热情、礼貌、诚实守信的友好态度;体现景区员工及居民的业务素质和参与意识,让来河西走廊旅游的游客充分体会到旅游区服务员工和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景区内的居民义务咨询、义务导游,宽厚待客,充分体现景区居民\"淳朴好客、仁义宽厚的\"的人文理念。2)管理高效原则。景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强的业务素质,以\"微笑的服务、热情的态度\"作为景区总的质量形象,强调质量意识,抓好管理监督,实现服务达标,增加竞争能力,在市场调查、产品推广、公共关系、促销活动、公益文化活动、内部管理等方面有所作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处理问题快而迅速,公正而有技巧,特别强调合理组织交通,防止各种恶性事故的发生,保证游客的人身和财物的安全。3)旅游资源保护原则。旅游组织者的目的和动机是让人们认识\"河西走廊-西部生态文化走廊\",进而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遗存的情怀;景区员工的生态和历史文物保护教育必须得到正规培训,各景点说明应有专业生态和历史文物保护内容,使其生态和历史文物保护教育水平得以提高。景区员工必须在生态环境和历史遗存的保护方面以身作则,通过景区员工个人行为感染和教育游客,使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历史文物保护意识应当通过\"河西走廊之旅\"得以强化。
4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营销策划思路4.1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打造品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整体形象旅游产品是旅游营销的基础,旅游营销的成败取决于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打造品牌旅游产品,无疑将成为河西走廊旅游营销的关键。基于河西走廊已有旅游产品的现状和市场分析,以\"丝路文化、边塞风情\"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资源应该深层次开发,实行精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还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发展新兴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提高旅游产品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通过对旅游产品的精品化、特色化和现代化开发以及大力宣传和推介,打造旅游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提升河西走廊旅游形象。
4.1.1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丝路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河西走廊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的商贸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缔造了无数的文化精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