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 【字体: 】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2:56:53   点击数:[]    

、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良好的家风能使家庭德育发挥更大效能。家长教育孩子应严爱结合,要求统一。严格不是简单的限制、命令,更不是严厉、专制、打骂、体罚,严格中包含着说理、引导和启发,严格要求应与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孩子相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要让“理”制约“情”并成为情的基础,教其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才。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亲子感情的伴随下进行品德教育,教他学会做人,把其培养成人。护短、溺爱、娇纵、不管、不教,或滥用亲子骨肉之情和家长的权威,要求过高,责之过严,甚至打骂孩子,都违背家庭德育的规律和特点。类似于夏斐、刘玲、陶鑫、周源等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走极端的结果。所以家长应该明白: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更不要因求好心切而做出不适合孩子程度的要求;不要因怀疑孩子的能力而事事代劳。请勿用“金钱”打理一切,再多的金钱也抵不过真情的价值,也买不到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更买不到健全的人格。  三、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社会及各种传媒应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社会机构的行为,是营造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教育机构的影响,社会教育机构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社会教育机构为学校教育营造有益的氛围,是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遗憾的是,在金钱风刮起滚滚风沙的今天,有些机构为了单纯的盈利,不惜牺牲青少年的利益,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不可忽视的精神污染。这些污染严重地抵御和消解学校教育的积极力量。  随着电视机、计算机、录像机进入家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变成现实。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一些影片、录像带、光盘是直接的教唆犯,中小学生是不良影视、不良文化的直接受害者,在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下,早恋、好逸恶劳、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搜身、骚扰、殴打、抢劫等不良行为在一些地方蔓延。  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育法》第五章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学会做人,是万事的前提和根本。教会青少年做人,应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牢牢把握做人的最基本的内涵和要求,将做人的道理和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中,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创造最坚实的基础。    ①参见柳斌:《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序》,第5页。  ②转引自吴祥帧等编著:《中国教育家论德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载《中小学德育工作文规章览》,第108页  ④详见严复《原强》,《严复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李大钊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⑤《陶行知教育论著选》,第577页。  ⑥于钦波编著:《中国德育思想史),第292页。  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中小学德育工作文献规章要览》,第108页。    主要参考书目  1.陈艾妮主编:《家教有道》,昆仑出版社,1992.钟志贤、范才生著:《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编:《中小学德育工作文献规章要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 胡厚福著:《德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朱开轩:《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人民教育》1997年第10期  6. 钟志贤:《教会孩子做人》,《江西教育》1995年第12期  7. 柳斌:《全国构建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教育》,1996年第9期  8. 于钦波编著:《中国德育思想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9. 赵瑞祥编著:《学校德育学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0.吴祥帧等编著:《中国教育家论德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11. 董宝良主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探究

  • 下一篇文章:略论青少年长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互联网对大学生自杀心理形成的影响...
  •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探究
  • ››略论青少年长高
  • ››浅析师生关系
  • ››谈青少年网络道德观的培养
  • ››二十一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 ››构建“三元结构”模式理论——广东...
  • ››如何帮助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调节
  •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教育学生要“尊、近、导、严、勤”...
  •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