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我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是被社会遗弃了的,在‘快乐家庭’游戏中,老师要求我们只说自己的优点,我觉得有点难,我真的有很多优点吗?今天的活动让我还记住了两个新的名词:悦纳自我和正确归因。” 学生G :“今天的感动,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带着矛盾的心情来的,有点担心也有点期待,但当我走进团体训练室的那一刹间,就感觉象回到了自己的家,有了在家才有的安全感。一天的活动,让我开始相信自己其实是一个不错的人,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很没用,家里那么不容易供我读书,可我对自己却失去了信心,我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人,是一个永远不会成功的人,我很消极的对待生活,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兴趣。不过,从今天开始我改变了这种想法,我不能放弃生活,我不能放弃自己,我对自己要有信心。我相信自己是一个会成功的人,我的明天是充满阳光的。” 三、分析与结论 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使贫困大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他们中的一部分学生把自己视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不能挺直脊梁,但是在内心又不希望被贴上贫困的标签,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采取自我封闭的态度,回避与同学交流,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还有一些同学视贫困而羞耻,常常自惭形秽,自我鄙视,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消极态度,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和干预,不仅会影响整个大学生活,也会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辅导方式。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支持鼓励,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本研究通过同质团体小组的方式,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贫困生个性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和一般分阶段团体辅导不同的是本研究采用了短程团体辅导的形式,即辅导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在一天时间里完成,让学生经历强烈的内心体验,由此激发改变自己的渴望,并把这种内在的力量带到学习和生活中去。通过辅导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的差异性检验,结合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和跟踪辅导后发现,短程团体辅导对于帮助贫困大学生认识自我,接纳他人,改变认知,提升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促进个性心理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团体辅导的短期效果和作用是明显的,但是效果的巩固和持续还必需对团体成员作进一步的辅导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郗爱萍,等.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思考[J].高教研究,2006,(6). [2]王艳春,等.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5,(2).
【作者简介】邢静南(1955-),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教育心理。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