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必然选择,以天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为依据,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区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和改革对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很大,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因此,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和研究区域经济的定位和专业结构。 (三)增加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逐步增加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权,增强高校专业自主适应市场的能力,积极性增强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不仅可以发挥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优势,而且能够赋予高校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调动高校自主设置专业的积极性。各职业院校可以充分考虑本校的软、硬件资源和外部经济条件,突出专业适应性,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做到人才供求对路。在专业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订单培养、合作办学、产学结合的多元办学模式,以丰富传统的办学方式。 (四)结合区域经济,优化高职专业结构 结合天津区域经济的特点,进一步优化高职专业结构,缩减供大于求的专业,调整优势资源提高供不应求的专业规模。调整专业口径宽窄的,合并相同或相近专业,拓宽专业口径,以增强适应性。根据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柔性设置新兴专业与交叉专业,在同一专业中设置若干专业方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流,对传统的专业结构进行种动态的优化。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优化高职教育结构的核心内容,紧贴就业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在挖掘专业内涵的同时,努力拓宽专业的外延范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和改造专业的服务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志国,张淑梅.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1. [2]吴克明.高校专业设置滞后的多元分析[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5. [3]梁义.关于高职专业设置和调整管理办法的一些思考[J].北京:辽宁高职学报,2003. [4]唐骏,蒋爱民,曹诚.关于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调查分析[J].北京:高等职业教育,2005. [5]姚克玲.技校专业设置应如伺适应市场[J].北京:交流与探讨,2002. [6]吴小燕 ,张正义.论山西高职专业结构的优化山西[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作者简介】白晨星(1978-), 女,天津职业大学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宋楠(1981-),女,供职于天津职业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