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职业教育
   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初探      ★★★ 【字体: 】  
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01:01   点击数:[]    

,考试制度尤其是在高校招生规模和高职教育的“普、职生源结构比例”上,存在着生源市场需求和行政意志的不同价值倾向。人们对“严格的分数控制线”的批评往往归咎为“以往计划经济的刻板”,但在今天看来,恐怕行政机构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注:葛大汇:《升学考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应试教育”的剖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序言第2页。)国家政策的硬性规定以及对高职的定位问题,使得高职院校的招生存在不符合教育本身内部规律的现象。国家政府部门对“三校生”升入高职的名额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中职与高职的有序衔接,不利于高职的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革新带来的社会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化,以及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高考落榜生带来的社会问题逐渐转嫁到“三校生”身上。由于大学毕业生的日渐增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更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大多数又不能升入高一级的院校学习,无法适应生产技术革新的进度,给社会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可见,无论从教育内部还是教育外部来考虑,我们都应当适当增加“三校生”的录取名额,扩大单考单招的规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设想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形式、科目及内容等方面需做出的调整和改革。       (一)考试形式改革    在考试形式方面,笔者认为应当实行分类、分层招生。    关于分类,在于对普高生和“三校生”要区别对待,努力寻找比较科学、合理的考试形式及方法。现在很多学者建议,普高生在参加完高考后,接下来再参加所报考高职院校组织的考试。有一些省份已经开始试点工作,考生在高考结束后一天,其报考的学校再组织技能考试对其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测试,这时考试时间合理的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与高考、毕业考试和就业分配时间错开。对没有完全把握升入普通高校的普高生来说,参加这一考试也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对“三校生”,一般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其文化基础课仍由各省(市)统一组织命题考试,一般都在五月份开考,专业课考试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对有声望、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全部考试可由其自行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只是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应当有所调整。近年来,高考形式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有些省份已实行一年两考试点工作。高职入学考试是否也要配合高考改革的步伐,高职入学考试是采用一年一考还是一年多考形式适合高职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地研究、论证。    关于分层,从2002年开始,广西在高考中把本科、专科院校招生考试彻底分离,本科院校(或专业)招生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仍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时间内进行;专科院校(或专业)招生考试由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组织命题。专科院校招生考试在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结束以后进行,所有报考专科层次(含普通专科、高职教育、电大普通班等)的考生都必须参加这一轮高考。(注:2002年13省市高考改革方案[N],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目前我国的高考用一套试卷测试不同层次的考生,这不但会影响试卷的区分度和效度,而且也不可能适应水平悬殊的不同学校、水平悬殊的不同考生的要求。(注:陈晓云:《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与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3,4。)特别是对高职院校来说,它们不能根据自身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拔合适的考生,只能录取遭普通高校淘汰的落榜生,客观上影响了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在录取的新生中,大量考生将进入高职院校,但他们在高中阶段都必须按普通高校要求复习,徒然增加负担。因此,采取分层次考试、分层次录取形式,在试题的要求和难度上有差异,这样不但可以分散高考的竞争,还能为高职院校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提供可能。随着高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高职在计划、组织招生入学考试时也应当考虑本科与专科层次的问题。两者是统一招生还是分开招生,在招生时应当如何分层招生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考生资格问题,国家政策也应当有所变动,可适当放宽允许历届“三校生”报考高职院校。因为很多中职生在工作后,由于技术革新速度很快,他们在中职学的技术技能已经跟不上技术变革的速度,因而需要进入高职进行深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考试科目改革    在考试科目方面,要增强考试科目设置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不同专业的要求,除笔试外,增设听力测试、体能测试、面试、操作能力测试及心理素质测试等,并记入总分,实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要进一步扩大高校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权,鼓励高职院校根据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等要求选择考试科目。选择科目数可以有所不同,选择范围应当与中职开设的课程相符合。同一考试科目也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考试,继续鼓励各省(区、市)根据省情探索不同的科目设置方案、推进改革的进程(注:林蕙青:《与时俱进 乘势而上 全面推进高考改革》[J],《高校招生》2003,1。)。     对普高生考核的科目除原有的文化基础课,还应当进行相关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及动手能力测验并以其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由于普高生接受的是普通教育,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其知识结构与高职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异。因而,在招收普高生时,应当增加对其职业能力倾向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测验,文化基础课仍依据高考成绩(可依据其高考总成绩,也可依据其高考科目中语、数、外三科成绩)。对“三校生”所参加的“3+2”或“3+x”模式的考试,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文化课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统考,专业技能由本校组织考试的模式。就高职院校而言,其定位是为本地区发展服务,各校在培养人才的目标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我认为一些有声望、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可自行组织全部考试科目的命题及组织考试、录取工作。一些普通的高职院校的一些优势学科或热门学科的专业技能考试,可联合几所与己学科相同或类似的高职院校共同组织命题、组织考试。专业技能考试实行联考,有利于保证质量。在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所占的比重方面,应适当提高专业课成绩所占的比重,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成绩所占比例相当。这样使文化课与专业课总分持平,不致使学生过于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专业课,有助于选拔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      (三)考试内容改革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根据社会需求,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设置,加强与地方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联系;同时对报考专业的划分不宜过细,还要有前瞻性。不管是普高生参加的考试还是“三校生”参加的考试,考试内容应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加强对考生接受新信息和利用新信息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对考生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考查,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内容,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操作技能考查时,应真正体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立足于基础知识,注重对知识的应用及知识与地方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和经济的有机结合。    对普高生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动手能力考查时,应注意考查的科学性、适应性和针对性。考虑到普高生的实际情况,招生学校应当制定不同的考试办法。对“三校生”专业技能的考查中应提高操作技能考核的要求,制定统一标准,严格把关。“三校生”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可作为职业技能考试的参考成绩,有的可免试。在具体实施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亦是十分严峻,主要有:一是三门文化课考试缺少客观统一的课程及考试标准,与三类学校的教学大纲难以衔接,致使“三校生”一进门就参差不齐。二是三类学校虽都属中等职教,但学制、教学计划、教材差异较大,很难确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 下一篇文章: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
  • ››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
  • ››高职学生创业的优势及软肋
  • ››把德育工作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 ››任务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 ››浅谈职业中专体育特色教学研究 杨志...
  •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
  • ››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
  • ››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初探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