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一条投资少、效益高、切实可行的途径。在中高职衔接途径上,还应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骨干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高校联合办学,使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够进入高职院校或接受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要以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为助学主体,积极开办高职自学考试。鼓励有关高校在职业学校开办函授高职教育。 (三)加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渗透,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有紧密的联系。它是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力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应成为沟通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桥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结合点。工业化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客观趋势,其就业人员的岗位变换将不是简单的劳动工种的转换,全面及时的职业培训将伴随始终。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开发人力资源,不断使人力资源增值、通过职业培训使劳动力的无序流动转向有序流动。为此,城市职业学校要为提高人们适应工作转换的能力和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服务、积极承担转岗、转业培训和下岗再就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外来劳动力进行上岗培训和就业资格证书培训。农村职业学校要和乡村成人学校紧密结合,共同承担技术培训任务。努力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企业和职工之间互为双向选择,更能人尽其才。学而致用,每个人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借助教育手段。逐步改变自己的智能结构和技能素质,提高参与竞争的能力。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日益突出,人们对它的期待值也就愈来愈高,参与意识愈来愈强,因此必须构建与终身教育相适应的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应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行自主开放办学、采取灵活的、适应各种情况的入学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职业技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需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
(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结合,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是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
加强职业学校与校外的沟通,在办学体制上,要推行完善行业企业参与办学、联合办学的办法,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合作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办学机制。在办学模式上,走产教结合的道路、使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专业设置上与地方经济形成互动关系,企业参加入才培养过程,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劳动力流向,合理确定课程体系,便利而有效地引入职业的实际内容,使学生增加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作好准备。
劳动力市场是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纽带。职业教育既要地方化,又要国际化。区域职业教育与国内,国际职业教育的接轨,将使职业教育走向更广阔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职业学校要积极与用工单位、劳务市场和入才市场挂钩。实现毕业生与用工单位的双向选择,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另一方面,要看准国际市场,时刻把握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动向,鼓励职业学校与国内外有关学校、企业及个人通过合法的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办外向型专业。进军国外劳动力市场,真正把职业教育搞活。
在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还要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职业的桥梁。职业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和劳动就业形势。树立或者转变就业观念,改变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过高就业要求。其次是使学生对劳动人事制度、职业选择、就业技巧等方面有所准备。同时,要开展创业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我开拓新的就业领域。
三、构建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的保障机制
开放式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层次性、全员性的特征,必须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灵活的、多功能的运行机制。
(一)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正处在工业化时代,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接受一定程度的职业训练。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的教育,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任务。从人才市场来看,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和重视。所以说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己任。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要坚持育人的基本方向,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既有职业能力与资格,又有学习深造的基础,以增强他们对未来的适应能力。
(二)逐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各职业学校应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方式和时间为学生选探。通过规范教育标准,实现部分职业学校及高职院校范围内的学分互认,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课空间,实现跨校选课。职业教育是一种融教育性、生产实践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为适应农村家庭经营和城乡个体创业的需要,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鼓励学生边上学、边生产、边致富,并把其项目效益和经营状况列为学分考核。
(三)改革招生和学生评价制度。各类职业学校应拓宽入学渠道,逐步实行注册入学制度。允许具有中级等级工证书的人员,以职业学校同等学历报考和推荐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允许职业学校在校生在学校组织下参加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高职院校要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扩大对口招生规模,突出职教特点。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通过“推荐十考试”进入高职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学习的办法;允许高职院校直接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在岗人员;允许高职毕业生经过考试进入普通高校接受更高一级学历教育。
(四)改革学籍管理制度。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为各类人员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多次进入、撤出、再进入。允许学生自愿选择一所学分互认的学校跨校选课,由职业学校定期核发毕业证书。允许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学有余力的学生跨专业同时注册两个相近专业进行学习,实现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学生在累计学分达到规定的学历标准后,既可提前毕业,也可在一定的有效期内延缓毕业。
(五)加快职业教育的远程教育体系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信息传输、信息网络的使用,通过卫星、电视、电脑网络使专业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它将为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学习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和内容,有效地扩大职业教育范围,为各类有不同职业教育需求的人开辟更广阔的成材之路,为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服务。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