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而相关的宠物饲养规范、疾病预防等措施的缺失和不到位已经导致宠物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同时也加快了动物病原向人类的传播速度。由于这种人类与宠物的不协调发展,人传染病来自动物的比例由过去的68%上升到现在的73%。而据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北京市45家宠物门诊今年上半年累计就诊人数为69 332例,致死人数高居传染病首位。
另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通工具现代化进程加快,致使国家之间和地域之间人员往来更加广泛,而犬、猫等宠物在随主人出入境进行旅行、探亲时,增加了人兽共患病交叉感染传染的机会。而目前的检疫规范中还没有条文涉及到运行途中“宠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方案。
2.1.3宠物细菌耐药性助推了人兽共患细菌病的流行:宠物携带的病原菌呈现耐药性升高的趋势[13],且耐药谱也越来越广,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英国,1980年~1996年分离于感染病犬的2 296株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的比例从69%增加到98%,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和链霉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由于研究数据的缺乏,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存空白,宠物耐药菌株传播风险还难以准确评估。宠物作为耐药菌的贮存宿主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应尽快将宠物药物规范使用和药物残留监控体系纳入日常监测范围。
2.2宠物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宠物相关的管理办法或条例,这与庞大的宠物市场不相符合。检疫业务仍然是以传统的家畜家禽及其产品为重点检疫对象,对宠物的检疫涉及很少,甚至是空白。宠物管理包括宠物饲养管理、宠物交易管理、宠物防疫管理、宠物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宠物用品管理等各个环节;监督宠物定期检疫和免疫,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非常重要,避免疾病的发生,预防人兽共患病的传播,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14]。
另一方面,现行的宠物监管体系(登记许可制或备案制)与保障人类健康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现行的分段与多头监管的开放管理制度缺陷难以适应宠物全程监管的要求。宠物监管体系存在缺陷的主要客观原因是:宠物饲养分散、经营规模小或疫病防治还是以畜主或企业为主。
2.3宠物养护与疫病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我国传统学科教育中缺乏宠物养护与疫病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积累,理论扎实、操作熟练的宠物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严重匮乏,以宠物医师为例,目前我国急需宠物诊疗人员20万人,而实际从业人员不足3万,整个宠物行业工作岗位需求在2009年已经达到200万人以上,目前的专业从业人员不足15万。
2.4宠物疫病防控、检测技术落后加强重要宠物人兽共患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保证人类健康势在必行。宠物病原检测技术是人兽共患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技术环节。目前宠物疫病防治主要依靠宠物医院,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主要参照国标方法,耗时较长,且存在国内试剂供应不配套、试剂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难以适应宠物疫病防控的需要。
2.5宠物主缺乏健康安全基本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部分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人缺乏饲养宠物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有关部门统计,犬群中只有10%登记注册,农村犬几乎没有登记注册,且几乎均为散养;在咬伤人的犬中,免疫率只有4.6%。北京门头沟区宠物喂养现状及对宠物传播疾病的认知调查显示[15],养猫或狗者有40.8%的人没接种疫苗或不清楚是否接种过疫苗,而同时有超过1/4的人受过宠物的伤害,6.2%的人认为宠物不会传播疾病或对此认识模糊。
3重要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防控对策宠物人兽共患病防治应上升为一项事关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福利事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宠物产业在未来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在全国上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鉴于宠物细菌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宠物性细菌病的预防、控制和对策研究,是提高我国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16]。
3.1建立和健全宠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宠物法律法规与标准是企业和个人从事宠物饲养、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政府实施宠物监督的重要法律依据。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地开展宠物监督管理工作。应逐步实施宠物电子户口、强制定点免疫、宠物绝育、宠物交易、流浪宠物收容、定期科普教育等系统性管理措施,从制度上解决宠物管理的问题。宠物销售、流通要建立专业化的销售途径。
3.2加快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宠物相关的专业队伍和人才的培养(培训)。宠物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宠物繁育、宠物医疗、宠物美容与护理、宠物食品、宠物玩具、宠物训导等相关产业的产生,形成了对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人才的新需求。同时,应强调实施医疗、兽医、环境等多部门、多学科的全方位合作。
3.3加强宠物细菌性疫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宠物细菌性疫病,如沙门菌病、弯曲菌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研究、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研究、快速准确诊断技术、新型疫苗及其他生物防治制品等研究。
系统开展宠物病原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科学制定和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对策和方案;同时,积极开展抗生素替代品研究与应用。做好宠物细菌性疫病防控工作,从源头控制宠物源致病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4将宠物细菌病纳入全国细菌疾病监测网络宠物致病菌流行病学数据是控制人类疾病危害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定政策、法规、标准的重要依据。将宠物细菌病纳入全国细菌疾病监测网络,有利于完善全国细菌病预警系统。
3.5建立宠物细菌病预警和控制体系建立宠物细菌病的报告与监测系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人细菌病的重要基础。通过完善的疾病报告、监测与溯源体系,借助于病原菌的监测数据,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前消除由于宠物致病菌对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人类疾病。
3.5.1加强宠物细菌病的快速诊断和溯源技术研究:宠物疾病病原检测技术是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实现宠物重要病原菌与人相关微生物的分子溯源技术与溯源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物理、化学方法减少或消灭宠物的带菌(毒)量,降低风险。
3.5.2建立宠物细菌病主动监测网络:将宠物细菌病监测纳入全国监测网。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监控单位,下设市、县监测点,对宠物细菌病的暴发与流行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在主动监测网络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加监测的宠物品种和细菌种类,扩大监测地区范围,并充分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宿主和人的监测数据,建立动态的数据库,从而为暴发流行进行预警和预报。
3.5.3开展宠物病原细菌危害的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是人类疾病预警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宠物病原菌危害的危险性评估方面尚处于空白。
参考文献:
[1]焦新安,涂长春,黄金林,等.我国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现状及其防控对策[J].中国家禽,2009,31(19):4-11.
[2]Mani I,Maguire JH.Small animal zoonoses andimmuncompromised pet owners[J].Top Companion Anim Med,2009,24(4):164-174.
[3]姚彩萍,宁勇.宠物与传染病[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7,4(4):51-52.
[4]崔彦红.与作为宠物的啮齿动物有关的多耐药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病[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32(4):254.
[5]Huang JL,Xu HY,Bao GY,et al.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of Campylobacter jejuni in chicken,dairy cattle and diarrhoeapatients[J].Epidemiol Infect,2009,137(8):1111-1120.
[6]姜峰.空肠弯曲菌流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