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仔细分析这些毒株,按照其所引起的病变和死亡率将这些毒株按升幂排列,把几乎不引起任何病变和死亡以及对法氏囊没有损害的弱毒株放在排序的第一位,把引起严重病变和明显高死亡率的超强毒株放在排序的最后一位。当谈及IBD的疫苗使用时,最重要的是母源抗体对上述这些病毒的影响。IBDV弱毒株对母源抗体非常敏感,只有当母源抗体已降低到很低水平时,这些弱毒疫苗才有免疫效果。而另一方面,IBDV超强毒毒株则可突破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我们的免疫策略首先应确保1日龄雏鸡具有高水平且均匀一致的母源抗体。这种高水平且一致的抗体滴度可以使雏鸡在1~2周龄内获得免疫保护。而在1~2周龄内发生法氏囊损伤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如果此时IBDV进入法氏囊,并且损伤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则最终使鸡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制定免疫策略时,另一个需重点考虑的是根据特定地区IBD的发生情况来选用合适的疫苗。如果现场发生了能突破较高水平母源抗体的超强毒IBDV感染,那么若使用只能突破较低抗体水平的IBDV弱毒疫苗免疫,则没有多大意义。抗体半衰期一 如上所述,母源抗体来自父母代。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父母代鸡后,其子代雏鸡体内有高水平且一致的抗体滴度。这些抗体是被动抗体,雏鸡自身不会产生,因此母源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不同品种和不同品系的鸡,其母源抗体下降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肉鸡生长最快,新陈代谢率也最高,其母源抗体下降速率是每3.5天下降1个病毒中和(VN)滴度。而对于生长相对较慢的商品蛋鸡,其抗体滴度下降率为每5.5天下降1个VN滴度。 前面曾经提到,肉鸡母源抗体下降的速率为3.5天下降1个VN滴度。在现场情况下,肉鸡中母源抗体VN滴度通常可达11,12和13 。VN滴度11~13相相当于ELISA滴度6,000~10,000单位。 现在市场上有几种能突破不同母源抗体水平的IBD疫苗,例如英特威的中强毒活疫苗IBD 228E活疫苗(Nobili®Gumboro 228E),在母源抗体下降到8以下时即可收到很好的免疫效果。因此,如果参照母源抗体的消长情况,意味着大约在12日龄以228E疫苗首免,即可有效。228E疫苗能够突破10928滴度的母源抗体水平,对于母源抗体滴度低于8的鸡,即可以用228E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而对于母源抗体滴度高于8的鸡,则不可进行免疫接种。如果此时接种疫苗,则抗体会将疫苗活毒中和,而免疫鸡仍会对IBD病毒易感。如果待7天后再做228E疫苗免疫,则第一次接种时未免疫的鸡现在已经适于做228E疫苗免疫接种。 毒力较温和的疫苗,如中等毒力的疫苗IBD D78疫苗(Nobilis®Gumboro D78)能突破的母源抗体滴度更低。该疫苗只能突破6的母源抗体VN滴度,这意味着该疫苗的有效免疫时间延迟至大约16~17日龄左右,二免的时间也将更迟。 Deventer公式 Deventer公式可以作为辅助计算工具,以计算出鸡群的最适免疫日龄。该公式是由荷兰动物保健服务中心的专家所建立,它要求采集1周龄雏鸡血样检测其母源抗体。将所测得的ELISA滴度代入该公式,根据鸡场目前正在使用的疫苗毒株,你就会得到一个数值,根据该数值即可预测雏鸡最适免疫接种的时间。此时母源抗体滴度必须低于疫苗毒能够突破的水平,这样疫苗毒才可以到达法氏囊,免疫鸡即可获得免疫力。 如要获得准确的计算值,每次至少应采集20份血样用于计算最适免疫日龄。若样品数量太少,则得不到准确值。另一个关键的地方是要将采集血样的雏鸡的日龄也计算在内,并且也需要将相关疫苗能突破的母抗滴度也计算在内。如果使用的是IBD 228E活疫苗,则所需突破的母抗滴度约为500,但如果是D78疫苗,则其能够突破的母抗滴度约为100。只要简单地把这些信息代入公式,就会得到预测的最适免疫日龄。 如果现场存在超强毒IBDV毒株,它们可以突破很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但间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及时免疫?” 一般来说,如果雏鸡母抗的VN滴度大于8,则可以100%抵抗Farragher 5270 IBDV强毒株的攻击。如果滴度下降到6~8,虽然雏鸡不表现临床疾病,但可看到一些法氏囊损伤;如果抗体滴度低于6,则会暴发临床疾病。而对于IBD超强毒(vvIBDV)毒株(如D6948株),只有当抗体滴度高达11或者更高时才有完全保护作用;滴度在11~8之间,就可看到法氏囊损伤;而抗体滴度在8以下者,就已经能看到临床疾病。虽然中强毒的228E疫苗株也会对法氏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是以228E疫苗免疫过的实验鸡,其法氏囊恢复状况明显优于IBD强毒疫苗免疫的实验鸡。因此,对于强毒疫苗而言,其突破母源抗体的时间可能要稍微早于228E疫苗,大约可以比228E疫苗早提供1-2天的保护力,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即造成更严重的法氏囊损伤、更严重的免疫抑制,由此引起的继发感染增多。中强毒疫苗和强毒疫苗 Nobili®Gumboro 228E是一株中等偏强毒力的活疫苗,但在目前的商品经济时代,228E疫苗正面临多种强毒疫苗的的激烈竞争。那么228E疫苗与这些强毒疫苗的差异到底在哪里?下面两项研究结果可以阐明其差异。 第一个研究是采用SPF鸡进行。实验共分6组,均在1日龄进行免疫。其中有3组分别用不同的商品化强毒疫苗免疫。第4组用228E疫苗免疫,第5组用IBDV强毒株(F5270株)攻击,最后1组作为未免疫对照。分别于免疫后7天和21天取法氏囊评定其病变指数。 结果表明,所有IBD疫苗株(包括228E疫苗)在前7天均引起不同程度的法氏囊损伤,但在免疫后21天,就可以看到不同疫苗株免疫组之间法氏囊病变的差异。其中228E疫苗组的法氏囊明显恢复正常,而强毒疫苗组的法氏囊仍然严重受损,其病变程度与强野毒株相似。 我们采用存在母源抗体的雏鸡重复了同样的实验,试验采用3个商品化IBD疫苗,其中有2个为强毒疫苗,第3个是228E疫苗。3种疫苗均在18日龄进行免疫接种,然后评定法氏囊病变指数。 结果得出与第一个试验相似的结论,并与预期相符,3种疫苗都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以228E疫苗免疫的实验鸡其法氏囊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强毒疫苗免疫的实验鸡。因此,对于强毒株而言,其突破母源抗体的时间可能要稍微早于228E株,可以比228E株早提供1-2天的保护力,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更严重的法氏囊损伤、更严重的免疫抑制,由此引起的继发感染增多。 小结 前面曾经提及,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不能仅依靠免疫接种。还必须确保鸡场有正确、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即确保有良好的进出场控制措施,尤其是对单日龄鸡场。而对于多龄鸡混养场则应确保IBD不会从一个鸡群传播到另一个鸡群;确保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留有足够的空舍期;确保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通过完善的清洁消毒程序,尽可能将IBDV清除出鸡场。 其次还需要注意对父母代鸡群以IBDV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其目的是使其子代获得高滴度且一致的抗体水平。因此应注意种鸡的抗体水平,确保正确无误地做好油乳剂疫苗的免疫;确保种鸡有高滴度且一致的抗体,因为这是确保其子代有良好母源抗体滴度的唯一途径。高母源抗体滴度可以保护两周龄以下雏鸡免受IBDV的感染,因为最初的两周对雏鸡的法氏囊来说极为关键;高滴度且一致的母源抗体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用来预测最适的免疫日龄。 另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选用合适的疫苗,以适应疾病感染压力。中等毒力疫苗株(Nobili®GumboroD78)非常适用于控制IBDV强毒感染。换句话说,这类疫苗适用于控制发生于肉鸡饲养后期的IBDV感染或者产蛋鸡饲养后期的IBDV感染。而中等偏强毒力疫苗(如Nobilis®Gumboro 228E)则是我们控制vvIBDV的首选疫苗。 还有一个要点是把握免疫接种的时机。只有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即低到不会干扰IBDV疫苗时才可以进行IBDV活疫苗的免疫。对于象D78这样的中等毒力疫苗,只需母抗VN滴度下降到6即可进行免疫接种。而对于象228E这样的中等偏强毒力疫苗,则要求母抗VN滴度下降到8再进行免疫。需要注意的是,与肉鸡相比,产蛋鸡的母源抗体下降较慢,因此适用于肉鸡的免疫程序并不一定适用于商品蛋鸡,反之亦然。 正确的免疫接种显然是先决条件。如果没有把疫苗均匀地接种到鸡群的每一只鸡,也不能期望将来有好的免疫力。 最后,选择最有效的免疫程序时,还需要知道鸡场面临的IBD感染压力,据此制定控制IBD的最佳免疫程序或最佳控制方案。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