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牧医论文 |
|
||||||||||||||||||||||
48小时母仔分离对自由哺育或控制哺育母兔性能的影响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0:01:22 点击数:[] ![]() |
||||||||||||||||||||||
或控制哺乳时,其1-9日龄期间仔兔的死亡率分别为10.74%、8.00%( p<0.05),9-42日龄期间仔兔死亡率分别为10.38%、10.07%( p>0.05),即控制哺乳能显著降低 1-9日龄期间仔兔死亡率。 母仔分离的方法不论应用在何种哺乳方式,均能显著降低1-42日龄期间仔兔死亡率,尤其是 9-42日龄期间仔兔死亡率。由表2数据可知,母仔分离应用于自由哺乳时,分别能降低1-42日龄期间和9-42日龄期间仔兔死亡率16.38%(18.69%和22.35%, p<0.05)和42.97%(8.15%和14.29%, p<0.01); 母仔分离应用于控制哺乳时,分别能降低1-42日龄期间和9-42日龄期间仔兔死亡率20.75%(15.47%和19.52%, p<0.05)和28.46%(8.57%和11.98%, p<0.01)。但当母仔分离的方法应用在自由哺乳方式中时,1-9日龄期间仔兔的死亡率却高了22.00%(11.48%和9.14%, p<0.05),对控制哺乳方式中1-9日龄期间仔兔死亡率的影响不明显(7.55%和8.57%, p<0.05)。 2.3 胎次对仔兔性能的影响 2.4 母兔淘汰、使用情况(见表3) 3.小结与讨论 3.2 48小时母仔分离对提高哺乳母兔发情率和繁殖率的绝对效果在哺乳方式为自由哺乳时,更加明显,而当哺乳方式为控制哺乳时,其效果相对不很明显。这一结论与SZENDRO等1999年提出的假设一致,即控制哺乳,由于相当于有规律的母仔分离,因而减少了较长时间母仔分离的应用效果。 3.3 48小时母仔分离对自由哺乳和控制哺乳两种哺乳方式来说,均可显著降低哺乳期间仔兔死亡率,尤其是9-42日龄期间仔兔死亡率。 3.4 哺乳方式和母仔分离对哺乳母兔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和断奶前日增重均无明显影响。 3.5 48小时母仔分离能明显提高哺乳母兔的发情率和繁殖率,且对母兔和仔兔均无副作用,因此,可作为一种生物刺激技术,替代外源性激素的处理,广泛应用于哺乳母兔的同期发情。但对于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仍有待于更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尽可能地发挥其应用效果。 (此文获中国养兔杂志2002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