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临床医学
   植物内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初探      ★★★ 【字体: 】  
植物内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1 14:13:53   点击数:[]    

系统中属中等极性,检测到的条带最多,总条带有3039个;I系统(氯仿∶甲醇=9∶1)有2708个,III系统(正丁醇∶乙酸∶水=4∶1∶5)只有2616个。不同的检测条件检测到的结果

    2.4  HPLC检测结果

    选取部分菌株样品进行HPLC检测,结果显示,不同菌株产生的次生物质存在明显差异,相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254nm波长的检测条件下,用1号培养基发酵后产生的产物比其它培养基发酵产生的产物多,结果与TLC检测结果相对应。Fig.2为具有高抗菌活性的植物内生放线菌菌株YIM 48790(Dactylosporangium属的潜在新种)和YIM 56167采用1号培养基发酵后的次生代谢产物。图中明显看出,两株放线菌通过1号培养基发酵后产生了大量次生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的组成也大不一样。

    3  讨论

    89株植物内生菌、5株放线菌潜在新种采用4种培养基进行发酵,三种检测方法检测,所获得的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产生的代谢产物各不相同。52%(49株)的菌株用1号培养基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条带总数最多;44%的菌株用4号培养基发酵条带最多。但每一株菌产生最多产物的培养基各不相同。同一个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发酵的产物种类也不一样,1号培养基成分最单一,便于化合物的提取、纯化,且成本低廉;4号培养基成分比较复杂,不利于以后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所以1号培养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发酵培养基,可

    Fig.2    HPLC chromatography of 2 actinomycete

    strains at 254nm以在筛选时用于大量菌株的发酵。三种检测条件中,茴香醛检测法获得的总条带最多,也可供选用。这些结果为设计适合的发酵培养条件、检测方法以及活性产物的分离、制备奠定了基础。

    在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中,无论TLC检测还是HPLC检测,和其它现代仪器的检测都是可行的途径,但特别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标准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使数据储存、检索、查寻、分析程序化。

    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是开发天然药物的重要关键之一[11],高活性菌株、新菌种提供了发现新产物的可能性。要实现这种可能性,发酵是重要环节。过去对植物内生菌、极端环境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培养条件的研究不多,但这些微生物是很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为发现新先导化合物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Bérdy J. Bioactive microbial metabolites, a personal review [J]. J Antibiot,2005,58(1):1~26.

[2] 徐丽华,李文均,刘志恒,等. 放线菌系统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姜怡,徐平,娄恺,等. 放线菌药物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2):272~274.

[4] Hughes J B, Hellmann J J, Ricketts H, et al. Counting the uncountabl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estimating microbial diversity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1,67(10):4399~4406.

[5] Zengler K, Toledo G, Rappé M, et al. Cultivating the uncultured [J]. PNAS,2002,99(24):15681~15686.

[6] Joseph S J, Hugenholtz P, Sangwan P, et al. Laboratory cultivation of widespread and previously uncultured soil bacteria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3,69(12):7210~7215.

[7] 姜怡,杨颖,陈华红,等. 植物内生菌资源[J].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46~147.

[8] 黄秀梨.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 Shirling E B, Gottlieb D. Method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myces species [J]. Int J Syst Bacteriol,1966,16:313~340.

[10] Hayakawa M, Nonomura H. Humic acidvitamin agar, a new medium for the selective isolation of soil actinomycetes [J]. J Ferment Technol,1987,65:501~509.

[11] 刘志恒. 放线菌微生物药物的重要资源[J].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6):143~145.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及其潜在危害

  • 下一篇文章:内生放线菌和寄主植物的抑菌活性及其关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植物内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植物内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先天性尿道下裂治疗现状
  • ››对腋臭治疗的临床研究
  • ››两药加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
  • ››蓝芩口服液治疗放射性咽喉炎的疗效...
  •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与分子生物学的...
  • ››脑电图在老年人癫痫发作中的应用及...
  • ››运城市艾滋病防治宣传的思考
  • ››创伤救治中容易但不容忽略的若干问...
  • ››如何看待临床应急用血行为
  • ››植物内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初探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