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西医学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机制及其临床对策      ★★★ 【字体: 】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机制及其临床对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5:01:31   点击数:[]    

了HAR损伤进程[9]。   3.2 发生HAR的影响因素 目前认为HAR是由于受者预致敏所形成,即受者体内已有抗供者的移植物抗体存在[10,11]。本组64例HAR多数有其诱因:(1)移植前40例患者接受过输血;(2) 25例女性患者均有妊娠史;(3)26例再次移植,2例3次移植;(4)服用人参、西洋参、中药及各种营养剂,如蜂王浆、红桃K等。经过进一步统计,作者发现64例HAR患者大约21例患者有半年内服用人参、西洋参史,12例患者有半年内服用中药史,6例患者有明确的服用各种营养剂史,总体达39例,占60.94%。   3.3 HAR的临床分型探讨 经典的学说认为,HAR是移植物在血液循环恢复后几分钟或数小时、也可在24~48 h内发生的不可逆性体液排斥反应。较常见的是手术台上。另外一种即是Kahan称为的延迟HAR,不在血供开放后即刻发生,而出现在移植后24~48 h 。据回顾分析的64例HAR的临床表现,作者提出将HAR分为Ⅰ,Ⅱ,Ⅲ型,其中Ⅱ型又分为两个亚型。Ⅰ型HAR:即刻HAR,一般都在移植肾恢复血流后10~45 min发生。Ⅱ型HAR:延迟HAR,不在血供开放后即刻发生,多数发生在移植术后24 h之内。Ⅱ甲亚型HAR:患者可出现移植肾区剧烈疼痛,并伴有高热、寒战,血压升高或下降及大量血性渗出。迫使移植医生再进入手术室将移植肾摘除。并在术中可见移植肾肿胀明显,呈暗黑色,移植肾周围可见大量血性渗出,大量血块。部分可见移植肾破裂,血压下降。有趣的是将移植肾摘除后,其血性渗出即刻消失。Ⅱ乙亚型HAR:患者表现为尿量突然锐减甚至无尿;可出现明显的肉眼血尿并逐渐无尿;但无移植肾区剧烈疼痛;无高热、寒战、血压升高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提示移植肾血管栓塞,无血流,或移植肾萎缩。有2例患者再次移植后出现不可逆性“加速性”排斥反应,作者将这种临床表现归为Ⅲ型HAR。   3.4 HAR反应的临床对策   3.4.1 临床预防 除术前行ABO和HLA配型外,应常规行淋巴细胞毒性试验,此试验可检测出受者体内预存抗体,从而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发生HAR。通过行PRA检测和随机淋巴细胞毒性试验(CDC),可预测肾移植受者体内HLA抗体水平及致敏状态。我院自1998年2月起采用术前检测PRA来筛除高敏患者,至今近250例次肾移植均未发生HAR。但如何使PRA阳性的高敏患者肾移植获得成功是今后面临的重大课题。最近人们探索应用良好的HLA配型来改善高敏患者的移植效果,虽然疗效目前尚不尽如人意,却是一条值得重视的途径。   3.4.2 再次移植的时机及成功的机制 HAR治疗迄今仍无良策,一旦发生应尽早切除移植肾。近年我们对15例HAR患者采取近期再次移植,10例成功,效果满意,改变了已往认为HAR不宜再次移植,若要再次移植,需在切肾半年后进行的观点,而且近期移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等待半年至2年的患者。至于有关HAR后近期内再次移植获成功的可能机制,作者提出两个假说:(1)抗体中和假说。移植肾作为免疫的靶器官,在发生HAR后大量机体预存抗体被中和,在一定的时间内造成机体内预存抗体减少或封闭,出现可能的免疫屏蔽状态,或休眠状态,从而使得再次移植获得成功。而HAR后近期内再次移植还是发生HAR,作者认为是由于患者机体内预存抗体非常多,而被移植肾中和的预存抗体可能只占一小部分,因此造成再次移植的失败。至于HAR后等待半年至2年的患者再次移植的成功率低于近期内再次移植,可能系前一次HAR造成机体内预存抗体减少或封闭而呈免疫屏蔽状态或休眠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预存抗体重新被激活。(2)供受者的HLAⅠ,Ⅱ类抗体高敏状态逃避学说。从移植免疫学角度考虑,选择HLA配型理想的供受者是提高长期存活率的关键。应用良好的HLA配型来改善PRA阳性的高敏患者的移植效果的探索也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肖露露等[12]为探讨PRA对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对9例移植受者术后PRA及其与HAR和预后进行关联调查,发现术后PRA明显升高,接受供肾HLA配合≤3个抗原的受者升值均>34%,8/9例发生HAR和移植肾无功能,2/9例死于排斥反应;接受供肾HLA配合5个的1例受者PRA升值15%,无排斥反应,说明HLA配合差的移植和输血均可导致高PRA,但前者PRA高幅>34%。研究提示,PRA作为HLA体液免疫性抗体诱导移植物HAR,术后PRA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严重的排斥反应。HAR后近期内再次移植的成功是因为供受者避开了HLAⅠ,Ⅱ类高敏抗体,从而逃逸了免疫系统的致敏诱导的严重的排斥反应。上述两个学说,还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和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朱有华,贺宗理,闵志廉,等. 肾移植超急性排异12例临床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 10(3):237   2 于立新,徐 健,白喜文,等.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临床探讨[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5,10(2):71   3 刘 龙,黎鉴泉,向 军.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13例次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7,12(2):73   4 贺金传,隆盖善,孙福禄,等.先后移植同一供体的两个肾脏一例报告[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3,14(2):58   5 郑克立,丘少鹏,梅 骅. 尸体供肾体外循环试验[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3,14(2):68   6 肖露露,张 升,叶 欣,等. 良好的HLA配型改善高敏病人的移植效果[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6, 12(6):389   7 于立新,付绍杰,肖露露,等. 良好的HLA配型可改善群体反应性抗体高的受者肾移植的效果[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9,20(3):136   8 Siegel I,Liu TL,Gleicher N. The red cell immune system[J]. Lancet,1981,2(8246):556   9 郑军华,李玉莉,闵志廉,等. 肾移植排斥反应155例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22(5):344   10 罗永礼.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见:夏穗生主编,器官移植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3~147   11 陈 实. 排斥反应与免疫抑制. 见:夏穗生主编,器官移植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7~63   12 肖露露,马琳雅,叶 欣,等. 肾移植术后受者高PRA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18(4):290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最新进展

  • 下一篇文章: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机制及其临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机制及其临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
  • ››脊髓动脉构筑及临床意义
  • ››现代医学的昨天 今天 明天
  • ››凯西莱治疗病毒性肝炎双盲观察
  • ››西藏高等医学教育概论
  • ››西藏地区的主要乙肝病毒基因型CD杂...
  • ››浅说藏医药学的兴起与发展
  • ››乙草胺致癌病理学试验的评价
  • ››双糖残基在肺癌组织学的检测
  • ››用现代医学模式探西藏传统医学的身...
  •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机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