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引流治疗的成功率有一定关系。本组统计血肿量分别为<30ml、30~49ml、50~100ml和>100ml 4组,其有效率也有差异,分别为47.1%、22.2%、25.0%和0。提示血肿越大,疗效越差(见表1)。 3.6 脑疝形成和治疗效果 本组手术前有脑疝形成者4例,手术后均死亡。有效率为0(见表3)。提示术前已有脑疝者本治疗方法效果差。建议有条件时争取开颅血肿清除加减压术。 3.7 并发症与治疗效果 伴有并发症者病情重,疗效差。可能由于病例较少,并发症又轻重不等,本组并发症与疗效的相关关系不明确。但如果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疗效显然恶劣(见表5)。 本治疗方法简便,适应证比较广泛。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新型纤溶药物的应用,临床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较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参考文献】 1 党春伟.106例丘脑出血的临床CT表现及预后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5(11):39. 2 孙伟,刘卫东.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0):756. 3 Kenneth Butcher,John Laidlaw.脑出血治疗现状.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41. 4 金子满雄.高血压性脑出血に对する早期手术の试み.脑と神经,1984,36:847. 5 刘丛,程远.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5):341. 6 韩庄顺,许友松,姚轶群,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影响预后因素临床分析.现代康复,2000,4(5):720-721. 7 史玉泉.神经病学新技术和新方法.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257-259. 8 陆士奇,冀勇,肖接承,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动态变化.中国急救杂志,2005,25(1):15.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