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形势的需要,甚至出现防保空白点。如慢性病防治、心理保健等,加强预防保健工作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1.4 乡镇卫生院管理干部的知识亟待更新 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过程中,卫生人力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现今乡镇卫生院院长一般是由本院的业务骨干提拔上来的,医技水平高、管理知识几近空白,以经验为主,还有一部分是家长或家族式管理,这些管理模式滞后于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管理是一门科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工作,对大家来说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5 工作效率低下 近5年资料表明,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而年门诊量、出入院病人数、床位数变化不大,有的指标还在下降。这种人员编制上升、工作量下降的现象导致职工积极性受挫,乡镇卫生院生存步履艰难。 2 解决策略 2.1 因需设岗,定岗定编 定编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和基石。为改变人浮于事、因人设岗的现象,各乡镇卫生院应根据实际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运行程序和各科室的职责、任务、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定编、定岗,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把一些职能重复、工作量不足、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内设机构和中层职能部门进行调整和精简,做到不养一个“闲人”。 2.1.1 采取换种法[2] 业务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限制本系统职工子女除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外,不得在同一系统内以照顾性质安置就职,至少不允许与父母同一单位工作,消除“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弊端。已经安置的职工子女,要想方设法在本系统内统筹安置,至少在本镇范围内异地安排,减少“近亲繁殖”的负面影响。 2.1.2 加强在职教育 加强在职教育是不断提高卫生劳动者的技能,开发人力,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原有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3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1998年6月26日由全国人大党委会通过,1999年5月1日开始实施,各地业务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加强医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医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2 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毕业生下得去、留得往 2.2.1 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有针对性地对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旮旯里也能创风流”的奉献意识,鼓励他们扎根农村医疗事业。 2.2.2 毕业生要下得去 卫生主管部门要制定有效措施,确保毕业生下得去。笔者认为,乡镇卫生院是大中专毕业生发挥才干的良好场所,可以试行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先在农村医疗单位服务5年后再回上级医院或先在上级医院工作1年后必须去农村服务5年,将服务农村作为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 2.2.3 毕业生要留得住 人才引进去后,单位要创造惜才、护才的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尊重人才,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创造出一个宽松、自由、处处为他们着想的外部环境,才能留得住人才。稳定大中专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要在职称、工资待遇方面有倾斜政策;(2)有定期去上级医院进修和学习的机会;(3)在住房补贴、子女就学方面有优惠政策;(4)制定制约措施,可规定凡在乡镇卫生院服务未满5年的毕业生不准调离。 2.3 理顺不同类型医学教育关系,培养合理专业人才 2.3.1 因地制宜,平稳过渡 现今中专层次医药学校已经在逐步进行调整,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中等层次卫生学校设置,对不符合要求、功能相近、设置重复、效率低下的医药学校积极实施关、停、并、转。如各地进修学校可以尝试与当地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合作,筹建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顺利实现与卫生部远程医学教育“双卫”网的试播。 2.3.2 宏观调控,合理设置专业 乡镇卫生院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要在大量社会调查基础上,逐步调整。宏观调控学校专业设置,有的放矢地培养各种紧凑人才,优化人才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实现能量发挥最大化。 2.3.3 推进防保体制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性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体系 结合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进行,推行防保体制改革,对原有防保线条机构进行归并、调整,重新科学划分职责,合理确定各级防保机构工作范围。建立上级防保机构对下级防保机构制约机制,构建精简、统一、高效的综合性疾病防保保健体系。同时新的防保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有激励、有约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调动起广大防保人员的积极性,走出一条高绩效的综合防保之路。 2.4 加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工作 2.4.1 抓好现职和后备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乡镇卫生院院长应利用各种机会参加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养,同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也要重视中青年后备干部的管理知识培训。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学习管理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知识,才能跟得上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 2.4.2 提高认识,提倡自学和终身教育 乡镇卫生院院长应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习管理知识的紧要性和迫切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许多边缘学科不断涌现,新的领域不断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工作者,应提倡自觉实行终身教育。随着医学发展,医学本身的内涵在不断深化,外涵在不断扩大,只有自觉实行终身教育,才能跟得上世界医学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2.5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乡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识 2.5.1 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 实行聘用制,首先要合理设置岗位,在岗位设置中要坚持按需设岗、精简高效、岗位对应、重点导向、结构合理和适时调整的原则,努力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卫生服务,而获得自身健康发展。 2.5.2 进一步拓宽卫生投入渠道,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我们都要认识到,超越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发展卫生事业是不可能的。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十分注重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成本核算,调整卫生经济政策,借鉴和运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卫生经济管理。进一步拓宽卫生事业投入渠道,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公立医疗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参考文献 1 Hall TL.Health manpower planning.Genova WHO,1978. 2 赵家峥,王在清.基层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宏观供求矛盾初探.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51(1):50. 3 戴迪,钱友迪.卫生经济与管理概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71.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