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科等科室专家组成。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专家组要负责全院危重症病人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不断总结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预防原则和救治方案,及时发放给全院医务人员并向上级机关报告。专家组应24小时在位值班,随叫随到。 3.3 快速分诊、分级处理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伤病员要在手腕或胸前系上专用“伤票(牌)”,包括主要伤情、危急程度、年龄、性别等。伤病员要统一编号挂牌,便于医务人员识别伤员、快速分诊、分级处理、转送抢救。通常用不同颜色的“伤牌”表示伤情指示医护人员。如红色“伤票(牌)”表示有内外出血、休克、危急;黄色“伤票(牌)”表示有骨折;绿色“伤票(牌)”表示病情不严重,可以先抢救重伤员;黑色“伤票(牌)”表示已经死亡,不必再去检查抢救等。现场指挥员要沉着冷静,先抢救伤员脱离险境,再快速分诊分级处理转送抢救各类伤病员。 3.4 医院要加强门急诊应急能力[3] 门急诊是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也是院前抢救的部门。医务人员要学会识别各种传染病的特征、发现线索,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及时报告。医院要不断提高和加强门急诊的应急能力和基本建设,对突发群体伤病员要制订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要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控制,要设立专病诊室、隔离观察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5 思想准备和心理支持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向社会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咨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改善和提高应对水平。医院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卫生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早有思想准备,提高应对能力。 4 加强应急的物质储备,保证应急后勤支援是保障 4.1 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危险性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应急物资包括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要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在预案中应当包括这些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责任人等[4]。 4.2 应急物资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 为了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的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援,预案中要明确后勤各个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应急物资必须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指派专人定期检查、试用、维护、管理,药品要防潮、防过期、防变质。医院要有针对性地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器械、物资以满足应急需要。要加强应急救治器材药品物资的管理,添置和优化一些应急救治的医疗器材和设备,尤其是现场使用的物资装备和车载设备,使之保持完好性和先进性,以提高应急救治的水平和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2-265. 2 程天民.对加强创伤医学研究的思考.中华创伤杂志,1999;15:1-2. 3 王一镗.加强创伤的初期急救.中华创伤杂志,1992;8:129-130. 4 罗显荣.建立军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初探.解放军卫勤杂志,2003;5(3):138-139.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