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而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病损周围半暗区中部分脑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的低能休眠状态[1]。实验报道用鼹鼠减压缺氧缺血实验模型,观察造模组不同脑区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而红花水提物(含SY)可有效防止缺血缺氧对神经元细胞的损害,对神经元具有强力保护作用[5]。 通过颈动脉直接给药,药液可经颈总动脉直接注入病变侧脑内,不需经过全身血液循环,在单位时间内更有效地发挥药物作用,避免全身用扩血管药物引起的稀释及偷漏现象[1],Levin等经猴子的颈动脉灌注药物并与静脉注入对照组比较,发现颈动脉灌注侧半球的药物浓度较对照组高190%~280%,比灌注对侧半球高130%~280%,通过颈动脉灌注还可开放血脑屏障,使脑细胞对药物的通透性增加6~40倍[7],观察发现,当灌注5~10min后,80%以上病人瘫侧肢体即出现麻、胀、蚁行、欲动感和不自主活动,一般用药一次后患侧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治疗结果表明,颈动脉灌注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静脉对照组,并使血液流变学得到明显改善。国外已有学者根据人体生理学特点和药物动力学原理,充分肯定了动脉给药方法优于静脉给药[8],为此提供了颈动脉灌注治疗脑梗死的科学依据。 本法运用中药红花注射液经颈动脉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脑梗死的疗效,有助于致残后的恢复而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行,为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新志,韩群英,陈贺华.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16,498-499.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33. 4 Hess ML, Manson NH. Molecular oxygen: friend and foe. The role of the oxygen free radical system in the calcium paradox,the oxygen paradox an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J Mol Cell Cardiol,1997,17:969. 5 王会玲.红花黄色素的现代研究概述.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5):333-335. 6 黄正良.红花黄色素的抗凝作用研究.中草药,1987,18(4):22-25. 7 邬祖良.颈内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脑瘤.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8,3:113. 8 Eckman W W,Pallakcs Fenstermach JDA.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priciples governing the advantage of intraarterial infusion.J Pharmaco kinetics Biopharmaceutics,1994,2:257-260.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