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社区无疑成为了“社会人”真正的“家园”。而家园最能牵动每个人的心,爱护家园最能感动每个人的心,建设家园最能激励每个人的心。因此,社区就成了构建社区居民普遍信奉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及社区归属感的平台。 二、社区统战工作的发展趋势 社区结构的变迁毋庸置疑地强化了社区的地位和功能,凸显了社区统战工作的优势,也使社区统战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1.社区统战工作将与单位统战工作在相当长时期内并存互动。社区统战工作功能的强化,优势的凸显,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的改变是与传统单位体制功能的弱化相伴随的。但就目前的现实来讲,“以单位组织为主导的基本结构格局在短时期内还不会彻底改变,单位组织和非单位组织并存,两种社会组织行为并存,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状态还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彻底重组建立在这种基本结构格局基础之上的中国城市社区的整合控制机制的时机还没有完全成熟。”[2]单位体制依然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家实现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途径和载体。个人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依然很强,而在辽宁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社区统战工作要面临体制内与体制外并存、“单位”与“社会”互动的现状。在这种条件下,要创造性的开展社区统战工作,又不能忽视传统的单位统战工作,就应该找准二者的平衡点,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形成“纵横”有序、各有侧重的网络式统战工作格局,增强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2.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成为社区统战工作最为关键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3]统一战线由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组成,是建立在多种社会力量基础上的复杂社会关系的集合体。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更是统战工作的优势所在。社区结构的变迁,使社会原有的阶级阶层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大量无固定隶属关系的“社会人”在社区频繁流动,社区主体的利益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在这种条件下,追逐、实现并维护自身的利益成为社区主体(人、单位、组织、政党等)存在的首要的、合理合法的行为。因此,重视并有效的协调各方面具体的利益关系是当前社区统战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社区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实现统战工作“双向服务”目标的有效途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当前社区统战工作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但如何才能真正协调各方面具体而又复杂的利益关系,却不是社区统战工作甚至包括整个统战工作单兵突进就能解决的问题,它往往需要各个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 3.社区统战工作呈现出社会化、互动式的明显趋势。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是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细胞,是国家对城市社会进行管理的主要组织手段和基本环节,统战工作也主要依靠单位来进行。城市社区结构的深刻变迁,使传统单位体制下社会主体的存在方式、行为过程、观念认同等发生巨大的改变,单位办社会的功能降低,人们对单位的依赖性与归属感受到冲击,人员流动成为普遍的、经常的现象,无固定隶属单位的“社会人”日益增多,这使建立在传统单位基础上的工作方式遇到了严峻挑战,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统战工作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管理、控制思维模式,利用社会化、互动式的方式开展社区统战工作是新时期社区统战工作的明显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静.国家与社会[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李汉林.中国单位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