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国际政治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世纪世界格局      ★★★ 【字体: 】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世纪世界格局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05:30   点击数:[]    

毁旧格局的同时,迅速建立起新格局,困为新格局是战争结果的展示,是武力对战胜国与战败国关系及利益的断然分割。然而,这并非是世界格局发展的普通规律,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格局的转换,与战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即以两极格局中的一个超级大国自行解体为启端的。


  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和消失导致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全球中心结构就进人“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组”的阶段,萌发于两极格局时期的多极化因素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集团)抓住这一历史性时机以及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广阔的发展舞台,制定战略,调整相互关系,努力营造有利于自身的世界格局。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和平方式和战争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用武力实现世界格局的“瞬间”更替和突变,它是一种渐进或缓进的方式,避免了战争灾难,却大大延长了世界格局转换的时问。由于这一转换是渐进的,不确定、不可测因素很多,规律性现象时隐时现,一切均难以迅速把握,世界大国以及潜在的世界大国需要足够的时间,对世界形势的重大转折及走向作出判断,进行战略与政策的重大调整。它们的结构调整与改革正处于重大的整合期,它们的战略取向和相互关系远未基本定位,它们的力量变化与发展空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不确定性,一切处于迅速变动之中,尚不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期,大体上是世界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过渡时期。


  人们往往把处于变动之中的某一特定历史时刻的力量对比状态,混同干世界格局所应具有的稳定的结构。实际L,格局的转换都需要时间,只是长短不同而已。何况这次世界格局的大变动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生的,其涉及面之广,变化之深刻,影响之久远,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变迁所望尘莫及的。因此,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相对来说需要较长的转换时间。


  (四)


  由于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表现,一个尖锐的问题突出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是否需要根本改变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


  应当承认,近十年来,美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之机,在世界上反复运用软、硬权力,大力构筑全球安全体系,强化在西方的领导地位,极力维护其霸权地位,科索沃战争的发动就是其典型的表现。


  以历史和战略的视野审视现在和未来,多极格局虽未形成,多极化趋势却是历史大趋势。美国的战略构想与行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单极霸权是与世界发展所要求的多无化。多极化格局格格不入的。世界经济已经三极化,美国与欧、日的贸易战频发,欧、日要同美国分享权力,享受平等地位,美国经济也不可能永久持续高涨。我们决不能被美国的强势所迷惑。和平与发展确实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格局发展趋势业已到了紧要时刻,但是,美国霸权的一时之得势,并不能改变世界大势。科索沃战争并不表明“冷战后多极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战略判断有误或己经需要改变。它只说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是一个复杂与曲折的进程,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单极的强烈反弹正说明多极化是历史大趋势。世界大势仍然是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两个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


  对美国战略的内涵及其推行的客观可能性必须作出切实的评价。美国取得了冷战的胜利,力图在冷战后尤其是21世纪建立单极霸权,但是,美国建立霸权的主要途径并不是准备打大规模的世界战争,而是运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先发优势和制度化主导优势,确立经济霸权,进而推进军事、政治和文化霸权,其中包括主要对中小国家进行信息化的高科技战争,来达到霸权的目标。为此,美国必然抗衡多极化,尽力推迟多极化。可是,美国的雄心与实力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国的霸权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构成了另一对难以解开的矛盾。布热津斯基说得十分透彻,美国因缺乏公认的合法性而成不了世界警察,因缺乏偿债能力而成不了世界银行家,因自身不清白而成不了全球道德家。他在《大棋局》一书中声称,从长远看,全球政治注定会变得与一国独掌霸权力量的状况越来越不相协调。美国不仅是第一个超级大国,而且很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到2020年美国GDP在全球的份额可能降至1一15%,而欧洲、中固和日本等大国的份额将上升到与美同差不多的水平。全球经济不…可能由某个单一实体所主宰,就象本世纪美国曾做到的那样。这显然将产生深远的军事和政治影响。他指出,民意调查表明,只有一小部分美国人(13%)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间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压倒多数的美国人(74%)都赞同“美闰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此外,全球化对美国社会凝聚力既有促进作用也有减弱作用。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廉价商品、投资、毒品及跨国犯罪,使美国社会更加多元化和世界化,更加崇尚享乐主义,更加腐败堕落,难以激发为高代价、高风险的世界霸权所必须的国内政治共识,在信息化时代,任何国际干预造成的低水平伤亡,都会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对。美国在将国家资源转化为全球战略力量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在科索沃危机中要绕过联合国并使用武力,也可以说明美国左右联合国和国际事务能力的下降。美国为了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为了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在其全球战略的设讨中,着力调整同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重点搞好与欧、日、中、俄的关系,承认它们的力量和作用,借重它们。这样,责任和权利的新分配就能应对多极化趋势,美国不仅能把欧日稳定在其战略体系之内,而且能把中俄吸引进广泛的国际机制之中,从容面对极有可能出现的“一代人”之后的尴尬局面:美国必须把自己的“主导地位”移交给共同承担政治责任的全球多极体系核心。因此,目前或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形成主要世界大国或集团间的完全敌对关系,换言之,不存在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基本条件。大国关系调整的客观后果之一是促进多极化发展趋势。总之,就美国的全球战略的内涵和作用而言,优势中有困难,霸权中有合作,单极中有多极。


  冷战后,欧盟大国几度想独自解决欧洲的热点问题,力有未逮,最终由美国出面收拾局面。这充分说明,欧盟大国仍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两者的战略目标和利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欧洲从实际出发,采取以美国为首的大西洋联盟的形式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但是,它们不是为美国战略效力的,它们的总体经济实力已略高于美国,它们的跨世纪战略是,推动欧盟不断扩大,确立欧盟东扩机制,在欧洲地区机制中增强自己的发言权,把以法德为主体的防务组织西欧联盟并进欧盟,加强欧洲军事联盟的力量,建成欧盟独立的防务体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使欧洲在北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步掌握欧洲事务的主导权,实现“大欧洲”的计划,同时深化欧盟的一体化,通过发行欧元,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等,与美国争夺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领导权,在强化自重力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在国际上以“极化”战略来寻求建立大国间的均衡关系,把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提高到欧美、欧加(拿大)、欧俄、欧日关系的水平,使欧中关系从美苏两极关系的派生性关系走向独立性关系,逐渐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力量——真正的世界一极。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国重新出现在欧洲中心地区,也使多极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明确无误地显现出来。在1999年8月召开的法国第七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希拉克总统在反思科索沃战争时,继续倡导建立多极化世界。他指出,只有在欧洲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实体后,才能建立起多极世界的体系。在这方面,欧元已经使欧洲跨出了“决定性一步”,而当务之急是开始欧洲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阻碍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因素分析

  • 下一篇文章: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碰撞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世纪世界格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世纪世界格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世纪之交欧洲社会党的变革
  • ››当代俄罗斯:是否有“新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与创新
  • ››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对资本主义的昭...
  • ››对印度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乐观分...
  •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非国家行为...
  • ››人口与西方
  • ››印度的就业政策措施与社会保障体系...
  •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非国家行为...
  •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世纪世界格局...
  •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
  •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地方集群的困境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比较优势和竞争...
  • ››经济全球化与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在国际分工中...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经济全球化拓展
  •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