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学论文
   日韩两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 【字体: 】  
日韩两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29:43   点击数:[]    

走上了地方分权化的道路,与日本国土由诸多岛屿构成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古时日本交通、通信等科学技术不发达,不利于上令即时下行,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中央权力的衰退,成为日本逐步实行分权制度的背景。而在国土相对集中的韩国,中央权力能够直接贯彻到地方,从而能够保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
    还有,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日韩两国在对家族成员的资格认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日本对于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也能认同其为家族的正式成员;而韩国则除了配偶以外,并不认同无血缘关系者成为其家族成员(20)。日本一方面以血缘为家族的核心,另一方面也在血缘核心的周围配置无血缘关系的成员,以至不少无血缘关系者也能担任家族分支的户主,甚至由无血缘关系者继承本家户主的情形也很多,例如入赘就是方式之一。同时,在日本家族后继无人时也收养养子,而且养子的来源并不限于父系血缘集团,有时也选自妻方的亲戚,甚至是毫无血缘或姻亲关系者。“因此,可以说在日本很早就形成了超家族、超血缘的社会集团,这一传统为日本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组织资源和个人对组织的忠诚心。”(21) 相比之下,韩国的家族则是由“血统”来巩固的。毫无血缘关系者绝不可能成为养子,而女婿也无法成为妻方家族的继承者。在韩国,养子必须是来自父系血缘集团,且世代关系必须正确(例如只有第二十三世才有资格成为第二十二世的养子),同时在经验、年龄上也不能出现颠倒关系。韩国家族对“血统连续性”和世代关系的重视,与其设定结婚关系时禁止族内通婚有关。由于韩国重视“血统连续性”,因此,韩国的婚姻关系都是族外婚,绝不可能出现日本那种表亲婚姻(22)。
    韩国社会中的“血缘”观念根深蒂固。在韩国的家族企业中,子承父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无论是被称为“财阀”的世界性大企业,还是一般的中小企业,皆是如此。此外,韩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还有“地缘”(指因生活在同一地域而形成的同乡关系)、“学缘”(指因就读于同一学校而形成的同窗关系)和“职缘”(指因就职于同一工作单位而形成的同事关系),共同构成了韩国独特的社会文化。当这些关系因素都发挥其效应的时候,法律的作用往往就被削弱了。“许多韩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各种社会问题时,在缘情面前是弱者……重情轻理、近亲远疏的处世原则在韩国人看来是极为自然的,也是极为‘合理’的。”(23) 而在日本社会,人们之间虽然也有“血缘”、“地缘”、“学缘”和“职缘”,但未如韩国那样过分强调,因而法律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至少日本社会在表面上是用法律代替“人情”,以此来维持社会稳定的。


    注释:
    ① 陈玉龙等:《汉文化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
    ② 沈立新:《孔子影响在国外》,载《史林》1996年第3期,第197页。
    ③ 吴新兰:《“内”与“外”:解读日本文化的钥匙》,载《东北亚研究》2003年第3期,

       

第72页。
    ④ [日本]中根千枝:《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讲谈社1976年版,第30页。
    ⑤ [韩国]柳锡春:《东方、西方和马克斯·韦伯》,载《高丽亚那》1998年春季号,第23页。
    ⑥ 潘畅和:《儒学与当代韩国》,载《当代韩国》1996年第4期。
    ⑦ Chung-hyun Ro,“The Roles of Ideology, Values, and Ethics in Administrative Development”, Korea Observer, Autumn 1994,pp.297—298.
    ⑧ [韩国]金大中:《金大中哲学与对话集——建设和平与民主》,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⑨ [韩国]尹大奎:《略论日韩两国文化的差异》,载《韩国研究论丛》(第九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4页。
    ⑩ [韩国]同上,第169页。
    (11) [韩国]扈英珍:《乌纱帽共和国》,东亚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12) 朴昌根:《论韩国人的尚文主义价值观对韩国社会现代化的影响》,载《韩国研究论丛》(第九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13) 陈龙山:《中韩经贸关系发展中非经济制约因素探源》,载《东北亚研究》1994年第4期,第9页。
    (14) 《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人》,载[韩国]《东亚日报》1994年2月15日。
    (15) 郭洁敏:《“和魂”——日本人的独特性之根源》,载《东亚文化论坛》,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页。
    (16) 邓凌志:《中日企业合作中的文化摩擦现象分析》,载《东北亚学刊》2004年第3期,第50页。
    (17) [韩国]尹大奎:《略论日韩两国文化的差异》,第162页。
    (18) 何德功:《从生死观历史观看中日文化差异》,载《参考消息》2004年11月25日。
    (19) [韩国]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20页。
    (20) [日本]服部民夫:《韩国——人脉与政治文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
    (21) 田毅鹏:《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4期,第88页。
    (22) [日本]服部民夫:《韩国——人脉与政治文化》,第31页。
    (23) 朴昌根:《论韩国人的因缘主义价值观对韩国社会政治、经济、经营现代化的影响》,载《韩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新探》,韩国大旺社2002年版,第175页。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共产党人论民主——20世纪40年代中共关于民主问题的讨论

  • 下一篇文章: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异化观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日韩两国文化的比较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日韩两国文化的比较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对政党“治理责任”机制失效的理性...
  •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的现...
  •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 ››论毛泽东对确立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
  • ››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 ››探讨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阻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从海南岛战看兵棋推演
  •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
  • ››日韩两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