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2)组织网络的另一层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各级权力机关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包括各级政府、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军队,由中国共产党对这些机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实行政治领导。(3)组织网络的第三层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各种社会组织中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这些社会组织包括各种性质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实现了党的组织在社会领域的延伸。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性的。组织网络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整合最有力的整合机制,它的整合意义在于:庞大的组织网络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维持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根本保障,因为政权机关和社会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整合的,只要党的组织结构保持完整性,国家与社会就能够实现一体化。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网络表明它拥有充分的政治资源,因此,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政治资源供给的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地进行政治领导,顺利地推进现代化向前发展,政治权威的维护是与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网络密不可分的。
社会整合机制结构要素之二:组织制度。中国共产党组织网络的有效运作与它的组织制度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和独一无二的政治优势,因为这些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政治实践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本制度,即民主集中制,它是所有组织制度的核心,是其他制度赖以成立的原则和基础;二是基本制度,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的干部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这些制度是规范机构运作和党员行为的法定程序和规则;三是具体工作制度,包括党委会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是维持各级组织日常工作的规程,是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的具体化。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党的组织制度体现了党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特点,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党的组织网络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不仅以自己的制度实现党内组织的一体化,而且以这些制度为原则,指导其他组织包括其他权力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经过长期努力,这些权力机构和社会组织已经建立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规范,它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延伸,是政治一体化的制度保证。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及其延伸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建立了政治一体化的制度结构,有利于党实现对全局的领导;另一方面,民主的制度为党员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了畅通的参与渠道,这不仅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而且满足了民众利益表达的需求,保证了现代化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另外,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益于政治权威的维护,它是组织网络维护权威的另一种形式。
社会整合机制结构要素之三:政治角色。这里的政治角色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要素,党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过党员来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党员的规模和数量与中国共产党的整合能力是成正比例的,但是,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通过发展党员的规模和数量来整合社会,而且更加重视通过提高党员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来增强党整合社会的能力。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教育与培养党员的政治素养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强调党员先进性的培养,提出以“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作为党员干部的行动标准。政治角色先进性和革命性的政治品质在过去曾经帮助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社会整合,在21世纪,它同样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整合的宝贵政治财富,因为广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治组织社会成员沟通的中介,他们不仅能够将社会的各种要求向政治组织反映,有利于政治沟通和政治稳定,而且通过他们的率先垂范作用,能够在社会成员中间重塑集体主义的社会风气,降低部分社会成员在政治上的离心倾向;政治角色高尚的政治情操有助于平抑一些社会成员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倾斜的社会心理,减少阶层间的利益冲突。
社会整合机制结构要素之四: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意识形态。诺斯认为,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能够得到新团体和旧团体的忠诚拥护。①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变化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改变1978年之前某些被扭曲了的和教条的意识形态;继承和发扬意识形态结构中合理的成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形态。90年代之后,意识形态的转变表现出另一个新特点,即中国共产党努力将经济理论引入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入党章。有人概括这一时期意识形态最显著的变化为: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发生战略性转移,以发展生产力代替阶级斗争为纲;二是意识形态肯定了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是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并存;四是对国际经济合作表现出积极的姿态。②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不断以新的理论充实意识形态的内容,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就是这一建设的最好明证。“三个代表”的提出不仅奠定了中国共产党21世纪的建党理论基础,而且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是社会整合的积极因素,它使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仍然保持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符号体系,但其符号内涵已经实现了世俗化的转型,因此能够整合非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实现政治文化的一体化。这种意识形态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改革政策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清除现代化过程中的障碍因素,降低因改革带来的政治压力,将利益冲突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与限度之内。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的变革必然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只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完善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整合机制,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能够保证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向前迈进。(责任编辑:文慧)
①②GordonWhite:TheDemocracyofIdeology,Chinainthe1990s,edbyRobertBenewickandPaulWingrove,MacmillanPressLtd(1995),p.27—28.参见D·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