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学论文
   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 【字体: 】  
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23:55   点击数:[]    

。希特勒用来欺骗与奴役德国人民、建造第三帝国、对外侵略扩张、并把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的主要工具就是民族社会主义。[30]纳粹党人也曾提出「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口号。希特勒还说:个人是短暂的,民众是永存的;如果自由主义的世界观在个人的神化之中必定导致民众的毁灭,在必要时,民族社会主义则不惜牺牲个人来保护民众。[31] 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也是用国家、爱国的概念来煸动民族沙文主义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则利用天皇权威和忠君爱国思想推行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朱庭光等编写的《法西斯体制》一书[32]汇集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入阐释了法西斯体制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米洛舍维奇、拉登、塔利班及世界上其它极权势力的影像。「病态的民族主义」一旦被政治狂人操纵就会演变成极端性、恶质化的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后果,20世纪的2次世界大战已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911」恐怖事件再一次提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定要对「病态的民族主义」与各种形式的极权主义保持高度警惕!

  「健康的民族主义」首先是开放、温和、理性、尊崇个人自决权的民族主义。它对外强调与其它文明的和平共处,并学习和吸收各种有益的成份充实自己;对内它接受多元的价值和文化,主张巩固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架构,不致演变为盲目的排外主义。在经济和文化的国际交流与竞争中,任何国家只有勇敢地打开大门,师人之长、弃己之短,摆脱宗法自然经济和专制政治的束缚,才能真正富强起来,从而捍卫自己的民族尊严。对一个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来说,英勇反抗外国侵略固然是爱国,维护与外国的和平相处关系、开放自己的国家、促进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本国的社会进步,同样体现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是更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33]中国100多年来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奉行专制主义的统治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文革后的20多年里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先进国家的现代化经验,引进各种稀缺资源,结果是一改「一穷二白」的面貌,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对外坚持开放、对内坚持改革、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宪政民主,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新生与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舍此别外它途。

  「健康的民族主义」还是珍视自由与和平的民族主义。它与「病态的民族主义」的价值观截然不同,会高度珍视自由与和平的崇高价值,如同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诗中所表达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和平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任何形式的暴力在破坏和平的同时也在摧毁自由的基础,若针对无辜平民使用暴力、剥夺他人的自由与生命,更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在当今世界上,恐怖主义与极权主义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已成为自由与和平的主要敌人,对后者构成了致命威胁;一旦恐怖主义和极权主义者掌握了核武器或生化武器之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搞「超限战」,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危险。因此,各国「健康的民族主义」应在维护自由与和平的道义基础上联合起来,结成强大的国际力量,共同制止恐怖主义与极权主义对自由与和平的危害。

  「健康的民族主义」还是自觉汇入世界主流文明的民族主义。世界主流文明已经历几百年的发展,汲取了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决不仅是某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人类几千年发展的积累和结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到一系列挑战,而对于这种挑战的回应,大多已以经验、特别是以制度安排的形式积累起来。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一种能合理配置资源又具有自我发展动力的经济体制,如何建立一种以法治精神与法律体系为基本框架的社会生活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一种能有效地管理国家并制衡权力、克制腐败的宪政民主政治,如何在保证社会总体进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自由,如何建立一种使科学和理性的精神能正常发育和存在的人文环境,面对这一系列任务,迄今为止除了国际社会公认的现代文明以外,还没有另一种文明能提供更成功的系统经验和制度框架。如果采取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排斥世界主流文明,鼓吹意识形态化的「乌托邦」,显然是没有前途的。[34]

  中国的民族主义如果被导向健康的、开放的、追求自由民主和现代化的道路,那将是中国与世界的幸运。反之,中国的民族主义若被导向病态的、极端的、恶质化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方向,则将是中国与世界的灾难,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了。

  中国人啊!一定要用心去辨识和选择。

  【注释】

  [1] 金耀基,「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历史──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百年来现代史的概念架构」,罗荣渠、牛大勇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至第9 页。



  [2] 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夫妇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一书中写道:许多高科技社会的人们很难理解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动机,他们狂热的爱国主义激情使人费解。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



  [3]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广西人民出版社,19 98年版,第120页。

  [4] 《孙中山文集》上卷,团结出版社1997年版485页。

  [5] 转引自张磊的《孙中山思想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9页。

  [6] 徐迅,《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7] 孙中山,《建国方略》,见《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7页。

  [8] 转引自沙莲香主编的《中国民族性》(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9] 王培元,「华夏中心主义的幻灭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产生」,《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02页。

  [10] 《梁启超选集》,「新民说」第5节「论公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3页至214页。

  [11] 出处同上,见「论私德」一节。

  [12] 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66页至26 7页。

  [13] 刘军宁,「民族主义四面观」,《知识分子立场》,出处同注[9],第13页。

  [14] 1999年11月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讨论台海两岸民族主义的学术会议。参见林佳龙、郑永年主编的《民族主义与两岸关系──哈佛大学东西方学者的对话》,新自然主义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4月出版。



  [15] 宋强、张藏藏、乔边等,《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中华工商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41页。

  [16] 引自李白的「侠客行」一诗,见房宁、王小东、宋强所着《全球化阴影下的中

  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375页。

  [17] 参见《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第524页。

  [18] 徐迅,《民族主义》,第54页。

  [19] 见2001年11月12日《报刊文摘》、2001年第11期《传媒》等报导。

  [20] 林秉贤,《社会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335页。

  [21] 刘晓波,「垄断舆论和灌输仇恨的恶果」,《争鸣》(香港),2001年11月号。

  [22] 徐迅,《民族主义》,第153页。

  [23] 这是朱智勇在与笔者的一次讨论中提出的观点,此观点尚未正式发表。

  [24] 有人在网站讨论中披露,1998年6月29日克林顿到北大发表讲演时,当面抨击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几位学生代表如今多数都在美国生活,其中词锋最利的一位女生据说已嫁给美国人,成为身体力行的「国际主义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

  • 下一篇文章: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族际整合与合法性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对政党“治理责任”机制失效的理性...
  •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的现...
  •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 ››论毛泽东对确立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
  • ››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 ››探讨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阻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从海南岛战看兵棋推演
  •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
  • ››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 ››中国人的家底有多厚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