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手中,连互联网也受到严密管制。个别媒体稍稍开放一点就受到严厉惩戒,2001年以来已有《南方周末》、《书屋》、《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北京青年报》、《国际金融报》、《广州日报》等一批媒体受到整肃。[19]这种状况导致被《宪法》称为「国家主人」的民众无法享有最基本的知情权。长期的信息操纵与「舆论导向」可以产生一种社会控制力,使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发生偏移。「六四」之后的意识形态宣传目标是,对内「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对外「防止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并把「爱国主义」教育列为「五热爱」之首。
所谓的「反自由化及和平演变」所针对的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六四」后中国的人权状况持续恶化,而美国一直坚持人权外交政策,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对立极为尖锐,执政党把美国视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敌人。尽管出于对美国实力的考虑,中共政权在外交上不敢真正与美国翻脸,但在国内的舆论造势上却通过垄断言论的权力极尽「妖魔化」美国之能事。美国在国内外的每一点失误或问题都被放大为其制度的缺陷,或夸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恶果。
中国的主流媒体一直向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灌输对美国的仇恨,甚至不惜歪曲和捏造历史,声称远在列强瓜分中国的时代美国就是、而且一直是世界上唯一「亡我之心不死」的超级霸权。这样就利用制造舆论的力量达到了通过正当组织动员达不到的阴暗目的。[20]许多迹象表明,执政党长期操纵舆论、控制信息、强制性灌输洗脑,已在民间造就出自发性的反美民族情绪;民族振兴被人为地与强化政权的权威捆在一起,增强国力军力与反对美国霸权互为表里,中国正加速向狭隘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演变。「911」之后部份国民的歇斯底里发作,正是中共多年的怨妇腔调和仇恨教育、支持或默许无赖国家和伊斯兰「圣战」等外交政策、特别是反美仇美的意识形态灌输、控制「舆论导向」和剥夺民众知情权等做法所导致的必然恶果。[21]
「新民族主义」的崛起也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力增强有关。多年来中国经济维持了较快的增长,2000年GDP跃居世界第七位,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获准加入了 WTO,还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些指标与事件大大刺激了国人及海外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强化了「大中国情结」。在此背景下,一些知识精英提出了「大中国」构想,以「政治中国」(指拥有国家主权的、有领土界定的中国)为中心,以「经济中国」(指世界各国的华人经济、商业纽带所连接的共同体)为基础,以「文化中国」(指有儒家文化传统影响的地区)为外围,视21世纪为「太平洋的世纪」,而在环太平洋国家中则中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2]
当然,国内也有学者对「新民族主义」的主张和表现持怀疑态度,并直斥为伪民族主义。例如朱智勇即指出:真正的民族主义应该具有价值层面的信仰与绝对的忠诚,而这种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在中国其实十分稀缺,至少在汉民族中比较少;国人历来是非常注重私利与讲求现实的,从古到今为了某种价值而忠诚信守者一向不多;在于己无害的情况下,人人都可以表达或渲泄一下民族情绪,一旦出现某种风险的时候,许多人会立即逃之夭夭或噤若寒蝉;而当有某种好处如出国留学、国外定居、外企任职时,则趋之若骛、去无反顾。因此,这种所谓的民族主义是很不可靠和多变的,并没有多少真实的力量,与其说是「新民族主义」,不如说是伪民族主义。[23]
确实,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托派」(指参加英语托福考试)人数呈直线上升之势,许多在校学生声讨完美国霸权之后立即投入「托福」考试,千方百计地争取到美国留学[24];申请到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定居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
王力雄在论述「911」事件时也指出:西方国家不应被中国的民族主义表象所迷惑。当前所谓中国的民族主义只是一种足球流氓式的宣泄──为己方球队加油助威和起哄辱骂对方球队而已──没有真值得世界畏惧的威胁。真正的民族主义是一种信仰,是要像「911」死士那样为之舍生取义的;而经过百年「翻饼」最终坠入全民逐利的中国,早已失去信仰立足的基础,起哄时可以个个踊跃,上战场则会找不到人影。一旦中国进入一个信息开放、言论自由的多元社会,不再受一党专政的政治煽动和洗脑,中国今日展现在世界面前的不可理喻,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不是中国人民的问题,而是中国专制权力的问题。要避免未来中国成为世界的「黄祸」,唯有改变中国的专制权力。[25]
三、「健康的民族主义」与「病态的民族主义」
「911」事件发生后,国内的反映并不都是幸灾乐祸的,有一批知识界及其他方面的人士公开发表声明谴责恐怖主义罪行[26]。国内颇有影响的报刊如《财经》、《南风窗》、《南方周末》等都发表了谴责恐怖主义的文章。[27]例如,《财经》杂志全体同仁呼吁:面对敌视一切文明一切种族一切社会的邪恶,全世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明,联合起来![28]《南风窗》杂志的国际问题观察员写道:恐怖主义不仅挑战某个政府,更挑战了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今天是美国人,明天可能是俄罗斯人、法国人、埃及人、巴西人、中国人。在无辜的的亡灵面前,恐怖分子的主义和真理显得非常狭隘、苍白、野蛮。「911」事件使全世界有了一个明确的共同敌人:恐怖主义。[29]反观那些「叫好者」,却鲜有署真名发表意见的,谈事实讲道理的也不多,绝大多数是匿名在网上乱骂一气。这种对垒分明的现象或许昭示着国人的分野。虽然不能肯定双方营垒中的每个人都是民族主义者,但至少他们都自认为是爱国者。分歧在于何谓爱国?爱什么国?人权与主权孰先孰后?对自由、民主、正义等基本价值取何态度?
尽管世界上出现了象欧盟、东盟、独联体等各种形式的国家联合的趋势以及成立全球政府的呼声,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社会可能仍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因此不同国家的民族情感和民族主义仍将各有所托。既然在全球化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背景下,独特的历史和当下的局势令国人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主义不断提升,就十分有必要厘清两种不同性质的民族主义,以便能以一种比较恰当的态度去对待世界。
笔者以为,可把民族主义区分为「健康的民族主义」和「病态的民族主义」两种,两者之间泾渭分明。在价值标准方面,「健康的民族主义」会主张人权是第一位的价值,人权高于一切;而主张(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价值、主权高于一切的则属「病态的民族主义」。
在理念取向上,「健康的民族主义」会主张中道、宽容、多元;「病态的民族主义」则主张极端、强制、一元。在对外关系上,「健康的民族主义」会主张和平共处,吸收先进思想与事物,反对恐怖主义;「病态的民族主义」则惟我独尊,排斥外来事物,同情恐怖主义。在内政事务上,「健康的民族主义」主张人民主权,自由优先,重视民生;「病态的民族主义」则主张国家至上,实行专制,服从强权。当然,对现实的分析比这种概念上的区分要复杂得多,譬如某些倾向极端民族主义的人也宣称他们拥护民主,其真心如何倒也不难分辩,只须看他对待国内专制统治与政治权力的态度即可了解。
国内有不少人因长期受舆论宣传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持有某些「病态民族主义」的观念,这本身并不可怕,大多数人在拥有知情权后会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危险在于某些具有国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权势人物或权势集团,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可能煽动和利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把本国人民和人类社会引向灾难,就象二战时的德、意、日法西斯一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