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这是一种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这就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地位、制定我国跨世纪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十五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拓展的实践反复证明,正是由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旗帜鲜明而又脚踏实地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作出新的深入的阐发,才真正地用邓小平理论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卓有成效地贯彻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三是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新的情况,以市场经济为启动力量的经济社会转型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深层的社会矛盾愈益凸显,人民群众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极为关注。江泽民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和风格,一贯把深入地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作为党的领导集体的历史使命。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构,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抑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直至应对严峻挑战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建党思想,都注重从剖析社会问题和矛盾出发,从理清人民群众的情绪出发。由此,更为深层地贯彻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路线,更加主动地顺应了社会变革趋势和人民群众意愿。这可以说是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能够顺利跨进21世纪并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的重要保证。 在新的实践中,江泽民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 第一,鲜明的时代特征。江泽民也像邓小平一样,十分注重对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新变化、新趋势的研究,并以此来拓展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视野,引导人们善于站在时代的高度,用世界的眼光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第二,深入的求实精神。江泽民谙熟地把握住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十分注重在深入的调查研究之中求实、求是,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把邓小平理论不断推向前进。他深刻指出:“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 第三,全面的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的高度分析形势,认识问题,统一思想,鼓舞民心,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坚持的重要原则。20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根据邓小平理论和新的社会实际,江泽民反复要求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加快发展”的大局。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精辟的规律揭示。江泽民坚持和丰富邓小平理论,也十分注重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揭示,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系统阐述。他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探索和揭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党的建设、对外关系等众多方面,充满务实、辩证、开拓精神,多角度、深层面地把邓小平理论推向前进。 党在新征途上所取得的新认识、新经验、新理论,是邓小平理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发展,它深刻昭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必将愈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