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      ★★★ 【字体: 】  
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21:39   点击数:[]    

径,包括实行富民政策、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等等,这样就把作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核心内容的人的发展,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学说获得了现实的实现和科学的拓展。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是更加走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必须更加坚持和实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有效途径。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时代内涵,凝聚着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面伟大旗帜,在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中必将继续发挥指引方向的作用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邓小平理论所以具有超越世纪的时代价值,归根到底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方向和前途的伟大旗帜。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本质上指明了和保证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
把生产力的基础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起点上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鲜明特色,也是邓小平理论成为亿万人民共同旗帜的深刻社会原因。一方面,邓小平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和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之上;另一方面,邓小平一贯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表现在改革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并实际地转化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邓小平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了非同寻常的重视。他非常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并将之上升到理论上来指导实践,根据人民群众的主体愿望和实践指向,敏锐地捕捉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邓小平这种坚定而科学的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胜利前进,无疑具有方向性指导意义。
其次,邓小平理论,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在当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特征。这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大的生命,是我们在21世纪处理社会主义发展一切重大战略问题的最重要思想武器。
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统一并不断坚持的历史。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和运用,是寻求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先导与保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首先必须高举邓小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领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1)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并把这条思想路线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结合起来,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走自己的路,在实践中检验、坚持、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与实际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要的基础上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主本力量建设社会主义;(4)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发展的大氛围中加以考虑,理清世界局势,把握发展机遇。这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是在20世纪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而且是在新世纪的实践中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出发点。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对当代中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断走向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形象的总设计。理论是形象的灵魂,旗帜就是形象。在新世纪征途上,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才能确保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不衰朽。
注重对当代中国形象的设计,首先是执政党形象的设计,党的领导集体形象的设计,这可以说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突出体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自强不息的新形象,是邓小平总体设计并全力加以塑造的。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历了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之后,邓小平更加把党和国家的形象问题提到关系社会主义命运的严肃的政治高度。他反复强调:“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无论如何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这十分重要”。邓小平把党的领导集体的形象的设计郑重地作为自己的“政治交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6页、315-316页、301页)有了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领导集体,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也就有了根本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也就有了坚实根基。
历史证明了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正是由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多年的实践中坚定不移贯彻执行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国际社会和全国人民面前卓有成效地树立起改革开放和自强不息的新形象,才使我们的党和国家屡经考验而愈益坚强,历尽困难而愈益充满信心,有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21世纪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这一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的过程,深刻展示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新发展,生动活泼地创造着和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同样内在地具有发展的本质和要求:它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丰富和发展,又必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自身。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性、实践性及其发展本质,决定了它既不会因为它的创始人去世而终止,更不会因为时间的更替而枯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邓小平之后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丰富和发展,正是邓小平理论发展本质和时代价值的生动体现。
对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都只能以客观存在的条件和事实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家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们能够依据一定的社会条件,运用前人科学理论的精髓和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动地推动现实实践的发展,从而使前人的科学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创造性地推向前进。离开现实的条件和客观依据,侈谈丰富和发展,那只能是一种臆造,最终阉割科学理论的灵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依据于三个方面的客观条件。
一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格局。江泽民以邓小平为榜样,历来注重对国际大势的分析,善于站在国际格局新变化的制高点上把握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他反复强调,只有了解天下大势,才能谋好国内大局。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党许多关于国际格局新变化的科学分析,以及在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所作出的相应决策,正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善于深透地了解天下大势、把握国际格局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三个特质

  • 下一篇文章: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特色”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对政党“治理责任”机制失效的理性...
  •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的现...
  •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 ››论毛泽东对确立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
  • ››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 ››探讨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阻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从海南岛战看兵棋推演
  •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邓小平理论的新闻宣传思想论纲
  • ››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
  • ››邓小平理论体系问题研讨综述
  •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 ››邓小平理论中的三大国际法原理述要...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