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企业在持有衍生金融工具期间,可能承受各种高风险与高报酬的变化,但是由于并没有明确的市场交易行为发生,基于传统的、以交易行为的发生为依据的权责发生制,对这种市场风险与报酬的变化不予反映,这显然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而且权责发生制会计立足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对未来趋势的信息不予反映,这样无疑难以 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 6、提出和接受权责发生制计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项目的根据是,它们可以为计量企业的效率提供有用的量度,并可为预测企业未来活动和利润分配提供相关信息。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分配程序和以历史成本计价所造成的弊端,在今天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方法能否达到上述目的很值得怀疑。而且,传统会计方法下所确定的净收益也有缺陷,如对费用的估计不足而使利润虚增,导致企业实际税负过重和超常利润分配,使得后续经营乏力,风险加大。以取得收款权力作为收入实现的标志,低估坏帐的影响,使企业虚收实税,负担过重等等。仅以净利润来预测利润分配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利润分配决策必须考虑很多的其他因素,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企业的发展计划与融资能力等,而且利润计算的主观性也使这种预测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偏见。 7、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然而目前历史成本备受批判,其基础已经发生了动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①不切实际的币值稳定假设动摇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基础,币值变动造成的历史成本差异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②历史成本会计由于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使资产价值数据严重失真。③过去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许多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④忽视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使信息的有用性不断下降。 8、权责发生制会计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会计分期假设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表现在以下两点:①未来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信息的及时提供是决策致胜的关键。但在会计分期假设下,只能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信息资料,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滞后;变化越快,滞后越严重,这无法满足未来经济社会随时利用会计信息做出及时决策的需要。②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会计分期变得不再象原来那么重要,大量网络公司的出现,使非持续经营也变得比较普遍。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变革权责发生制,实行现金流动制,实行现金流动制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金流动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收付实现制与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只确认和处理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效益时以现实发生的或预期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为标准,以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根据现金流动制会计,利润的确定不是通过确认收入与费用并运用收入减费用的方式进行,而是比照存活盘存的方法确定资产净值,利润就是前后两期净资产价值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其中,资产已现行市价进行计量,这样,企业期末所持有的所有资产,就可视为虚拟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如果此时企业售出这部分资产可望获得的现金数),所有期初企业的净资产可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出额(企业为取得这部分资产的使用权而应该付出的现金数),两者相比较,就相当于党旗的现金流入额与流出额的对比,其差额——虚拟的现金流量——就是当期所取得的利润额。目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按现行市价列示短期投资,成本于市价之间的差额形成利得或损失,便是现金流动制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它是基于可能的现金流入出发的。 从西方国家现行实务中对短期投资按市场价格处理可以看出:传统的基于交易观的权责发生制正逐步向基于非交易的现金流动制过渡,这样,是否存在客观的、可验证的市场交换活动显得不再重要,而反映企业实际已承担的风险与报酬的实质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预见,在未来经济社会,随着各种交易活动与交易手段的不断创新,现金流动制必将成为会计核算的主流。 与收付实现制相比,现金流动制所关注的,不只限于实际已经发生的现金收支,它还包括可能的或虚拟的现金流量;收付实现制只能用于对历史的现金收支信息进行处理,而现金流动制还用于处理现在或未来可能的现金流量。与权责发生制相比,现金流动制具有如下优点: 1、现金流动制会计在计算利润时,不需要将现金收支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分配,减少了会计中的确认、判断与分配,因而比较客观可比。 2、现金流动制会计的特点就是可以及时反映与陈报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它不仅提供历史的现金流量信息,也可以提供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现金流动制下计算的损益不只是经营损益,还包括持产利得,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当期企业财务业绩的全貌,从而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4、现金流动制会计以现时价作为计量基础,计算的损益考虑了物价变动因素,使其显得更加科学。 5、现金流动制会计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损益,以免因虚计收入,多交税款而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6、现金流动制会计不受会计分期的约束,可以随时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7、现金流动制会计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彻底摆脱了交易与事项的限制,自创商誉(代表未来现金超额流入能力)与衍生金融工具(代表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报酬)可以得到反映。
(四)、网络时代的会计计量问题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指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计价时并不考虑资产的现时成本或变现价值.而是根据它的原始购置成本计价。因此,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历史成本由于客观、可靠、可核而得到普遍采用。但是,这与历史成本原则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的经济发展状况密不可分。在前工业社会,社会进步缓慢,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也十分缓慢。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缓慢性,不但决定了商品的内在价值变化缓慢,而且决定了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也是缓慢的。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商品价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在这种条件下,历史成本原则自然成为近似科学、合理的最佳计价模式。 然而事实上,劳动生产率从来就不是恒久不变的。从游牧经济到农耕经济,再到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从手工劳动到作坊劳动,再到企业化大生产、自动化生产,每一种变革都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标志,每一种经济内部都有劳动生产率量变的过程,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有差异而已。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空前地显现出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飞速进步,从根本上动摇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 同时,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人们对无形资产价值认识的提高,知识估价与人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企业中不断涌现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与经营活动,动摇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基础,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重视网络会计实践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的过程,过早地制定详细的政策、法规,很可能会抑制网络会计实践的创造性,这反而不利于网络会计的发展。所以当前制定既能指导网络会计发展,又不束缚网络会计实践的政策、法规,是摆在会计管理部门面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结束语 当人们发现国际互联网络象“多米诺”联动效应一样走进人们的生活之际,作为传统行业的会计也不可逆转地要受到其冲击。会计界对会计系统进行主动性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