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会计电算化得到突破性进展。而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基础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加以分析和研究,接着就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应该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所包括的内容予以说明。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核算模块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十多年来已有几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其中大部分单位建成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在这普及和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我们应当看到只有建立完善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才能有助于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概率较低,但人为造成出错和人为舞弊却有增无减,而且一旦出现舞弊,企业损失巨大。会计电算化所引起的损失主要有三种:(1)由于灾害事故(如火灾、水灾)或电源中断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处理中断和数据丢失;(2)因电算化会计信息本身的错误和疏漏所引起的损失;(3)因会计电算化相关软硬件的问题舞弊而引起的损失;(4)因会计电算化舞弊而引起的损失。对前三种损失,通过借助于改善电算化环境和提高电算化开发控制技术就能较好地加以解决,而制定严格的电算化内控制度则是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单位都建成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也由单纯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把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但在发展成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企业的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而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一定难度。还有的观点则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人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与之相关的软硬件也有较大的变化。而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培训计划与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之。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
(四)、会计软件存在缺陷。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深人程度,也关系到能否顺利的做好\"甩账\"工作。但目前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安全性与保密性差、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等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上述现状,强化内部控制,制订有效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电算化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般建立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外乎硬件方面的、软件方面的、系统运行方面的及操作过程方面的有关制度。
(一)、加强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法律上未规定为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下载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
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惩治利用会计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舞弊行为及惩处方法;(2)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法律,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受何种保护。
(二)、制订企业内部操作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的人员而制订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除了软件对操作方面作了一定的设计以外,制订并严格操作管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操作管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1.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尽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管理功能,但其用户管理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用来在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执行。2、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等。3.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人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4.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如规定用操作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上机操作内容等。
(三)、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对于拥有计算机的单位,无论是用于会计核算,还是用来其他工作,一般都要求制定硬、软件管理制度。通常,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规定等。2.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等。3.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如数据备份、不准在计算机上玩电脑游戏等规定。4.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如规定会计核算软件的修改需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批准等。
(四)、加强制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汁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制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行会汁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保存的有关规定按《会议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2.全套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视同会计文档保管,保管期截至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修改后的三年。3.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的措施。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磁盘应存放在防潮防磁的容器内等。4.科学规定会计档案的有关权限。如规定查询以前年度的会计档案应经有关人员批准等。5.保证会计档案安全与完整的措施。
如规定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账簿应按全文档案的有关规定装订成册等。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涵是多方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