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实例】
一个中师生的见习日记
7月26日星期一
刚到杭州,孩子们免不了一场兴奋。兴奋过后都累了困了,现在已经睡下。他们的班主任李老师也睡了。我睡不着,就坐在写字台前写日记。〖〗〖〗身旁李老师的呼吸已经变得轻松而均匀了。我很诧异,孩子们是健忘的,当他们的感官被新鲜的事物刺激时,往往容易忘却之前的不愉快。但李老师呢,她竟也能睡得如此安详,难道她真忘了那个被有意落下的学生,忘了那双乞求的眼睛?从一上路到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的,就是那充满乞求和期待的目光。从他那紧蹙的双眉,从额上、鼻尖细细密密地渗出来的汗珠,以及嘴唇上那道深深的牙印,我知道他已经尽力了。可班主任李老师却不这么想,她近乎咆哮地指着他的鼻尖骂他笨,骂他是废物,骂他死性不改,末了还加上一句:“你干脆去死算了!”仿佛她指尖指的不是一个10岁的孩子,而是一个犯下滔天罪行的人。
下午离开时的情景更是让我连心都能绞出几滴泪来:当所有的老师和孩子都整装待发时,校门口却有一个瘦小孱弱的男孩不安地注视着我们。车临行时他终于鼓足勇气来到我们面前,乞求老师再让他背一遍,并保证这次一定能一字不落地背出全文。我听到身边发出一声冷笑,在安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刺耳,接着便是一句“死性不改”,随后车门就被无情地关上了。车开了,我看到了车窗外那双哀怜求助的眼睛,可我终究只是个见习学生,毕竟不是他们的老师啊,他那么期待地一次次把目光投向我,可我却无能为力,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到杭州后,到他最崇敬的岳飞的墓前,多拍几张照片寄给他。
“背不出课文就不准参加夏令营”,多“好”的一次家庭作业!素质教育竟被应试教育渗透和利用到如此地步,这实在让我对李老师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7月27日星期二
上午有一个学生背着李老师偷偷问我什么叫“死性不改”,我答不出,也无法回答。
今天是满月,按理月亮该是浑圆的,可我总觉得这月亮像缺了一角似的。
7月28日星期三
今天我们去游了西子湖,孩子们异常高兴。看着孩子们流露着稚气的眼睛,我总算暂时忘记了两天来的郁悒不欢,和他们撒开感情的网在西子湖上尽情地捕捞。桨划破了平静的湖面,孩子们也把童真和笑声撒落在了湖间。可水波聚合处,我却又惊异地看到了那双孤独无助的眼睛。他一定也曾想过我们泛舟西湖时的情景吧,但愿在他今晚的梦里,有那一湾静谧而美丽的湖。
7月29日星期四
上午我们去了动物园、灵隐寺,下午终于来到了岳飞墓。我的心有点沉重,为历史,也为现在。
我发现好多孩子都买两份纪念品,我私下叫住他们一问,才知道都是给他带的……
7月30日星期五
上午下了一阵雨,下午重又开晴,我们就去了白堤和苏堤。雨后的天空,一碧如洗,像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睛。天很蓝,空中不时有鸟阵掠过,那么自由地吞吐着天地之气。我忽然听到一个学生说:“我真希望自己就是那只小鸟,能自由地飞翔!”看来孩子们都在潜意识里渴望着另一种自由。就在傍晚,我带着他们放风筝,风筝越升越高,终于线用到了尽头,风筝在空中不住地摇摆,游移。我忽然问孩子们:“你们是想松开绳子让风筝飞走呢,还是抓住绳子把风筝收回来?”出乎我的意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风筝。孩子们小心地松开手,那么庄严又那么专注地目送风筝越飞越远,直到再也看不见影踪,四周这才爆发出一阵如释重负的欢笑声。
7月31日星期六
明天就要回宁波了,就在这最后一晚,孩子们点起了篝火,火光炽热而跳跃,火光爆裂处,竟又闪现出那双孤寂的眼睛,我的心为之一颤,眼睛便不由盈盈地湿润起来。我只好抬起头,却又更惊讶于我的发现——多么美妙的一天星图啊!或许正是周围孩子们真诚而稚气的笑声溅开了这一片又一片的星图吧。真想点亮一盏星灯,因为我相信,只要他还没睡,一定也能看到这一天星图,哪怕只是为了拥抱明天的太阳,我也要祝愿天空永远星光灿烂,衷心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像风筝一样挣脱那根束缚自己的长线,自由而轻松地飞翔!
8月1日星期日
我们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一路上,李老师不停地叮嘱着这次的作业:一篇游记,两篇作文……
车窗外有鸟阵飞过……
(选自《第六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选》,开明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