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借市场交易量迅速扩大。1986年仅为300亿元左右,1987年猛增到2300多亿元,1988年上 升到2621亿元。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管理措施,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混乱现象。市场中不同 程度地存在人市机构混乱,拆借期限过长,利率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干扰了市场的规范运作,也助长了1988年 的经济过热和金融秩序的混乱。
这一时期票据市场的运作由于没有权威性的法律约 束,加上企业信用意识淡薄,引发了不少票据纠纷和严重的资金拖欠问题。使票据的信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造 成市场交易量萎缩。1988年我国基本停止了银行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
在整个试点的起步调整阶段,从整体上说,其运作还 不很规范,在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的完善上,两个市场都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都仅注重于市场内部的协调和 完善,两个市场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现象。
3.1992年到1995年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试点的 快速发展和规范阶段。1992年后我国又进入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货币市场上同业市场交易量迅猛增长的 同时,违章拆借现象也十分严重。一些机构在资金拆借活动中乱抬利率,擅自延长资金拆借期限,甚至一些金融 机构还通过资金拆借活动,把信贷资金投放到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造成了经济过热,助长了经济的泡沫化, 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同 业拆借市场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政策,对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期限、资金用途、中介机构及运作规则进 行规范,使同业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货币市场混乱的深层次问题。 l995年前后货币市场 上又出现了严重的证券回购违规现象:证券回购交易行为不规范,交易期限长期化,资金流向不合理,存在严重 的买空卖空和假回购现象;市场参与主体混乱,一些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和个人利用金融矾构的名义进行 交易;市场秩序混乱,证券回购市场利率过商,投机风气浓厚,回购中的纠纷和资金诈骗案件不断发生。
1995年8月底,证券回购场内交易量为600亿元,其 中80%的交易没有实券,年息在24%到28吸之间,所套取的大部分资金用于炒房地产、炒股票、炒期货,一些犯 罪团伙还利用假回购骗取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对我国金融秩序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l992年后,我国资本市场也有较快的发展。随蔷股 份制企业试点向全国扩展,股票发行量迅速增加,股票一级市场快速扩容,二级市场急剧膨胀。截止1991年底, 深圳、上海、北京三大股市(A股、B股、法人股)上市已达 235只,比 l991年增长16.79倍。上市总股本达3409955 亿元,比1991年增长12.25倍。深圳、上海两地股票总市值达3918亿元,比1991年增长32.13倍;年成交量达 3534调亿元,比 l991年增长85.28倍。成为世界股市史上成长最侠的新兴资本市场。在此期间深圳、上海股市实 现了从柜台交易到场内交易、从手工交易到电脑交易、从实物证券到记帐证券、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从国内市 场到国际市场的转变,提商了市场运作效串。资本市场在短期内迅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一些突 出问题。如资本市场缺乏正当的融资渠道,参与资本市场的机构投机色彩太浓,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难以大量投人,市场缺乏长期投资者,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等。
支撑资本市场繁荣的资金主要来自货币市场、信贷 市场及预算外资金,市场繁荣的基础相当脆弱。由于在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缺乏规范的资金融通渠道和必要 的市场管理措施,导致大量资金在两个市场间盲目流 动。一些金融机构受高回报率的诱惑,把资金从货币市场拆借到资本市场进行盲目投资。
多次发生利用同业拆借名义把大量银行资金拆到正 规金融体系之外,使资金从货币市场流到资本市场,其深层原因在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协调。从货币市 场的角度来看,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渠道的企业短期流动资金相对来说较为充足。但在资本市场上资金来源则 较为紧张。随着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的行政拨款和国有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等融通长期资金的渠 道迅速萎缩。而资本市场的市场基础蹲弱,规模狭小,并且受到严格控制, 难以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这种状况 是造成我国经济运行中短期资金长期化现象的客观原因。
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货币市场不得不承担部分资 本市场的功能,其结果扰乱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正常的资金流动,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加大了资金运行 风险。1993年下半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治理金融秩序的政策措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以 规范调整为主调,在规范中求发展的时期。通过制定法规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使 资本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市场运作逐渐纳入了“统一、有序、理性、流动”的轨道。这时期证券市场的规模进一 步扩大,市场功能日趋完善。截止1995年底,全国上市公司总数已达323家,总股本765亿元,股票市价总值调3474 亿元。有20家企业到境外上市,加上国内 B股,累计筹集 外资61.3亿美元。全国还设立了73个投资基金,有31 个基金在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和一些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上市交易。此外债券市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产权交易市场日益活跃,通过并购实现股份公司所有权乃至经营权的转移,促进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全面发挥。
4.从1996年年初开始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 试点探索阶段,进入了初步发展时期。年初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开通,放开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 自行决定。初步形成了信息共享,统一报价,集中交易的市场体系。票据法的正式实施,提高了票据的信誉,规范 了票据融资行为。加上中央银行扩大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措施的逐步实施,为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础。同时中央银行还加强了对评判回购市场的清理规范,并要求银行与其所办的证券机构脱钩,对金融业和证 券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这些措施有利于建立关系协调、运作规范、管理严格的货币市场体系,逐步消除货币 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分割和黑市交易问题,控制市场风险,使货币市场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1996年初领导层和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已达 成共识。提出“培育和完善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各种因素市场”,“适当扩大直接融资”,“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 股票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战略,标志着资本市场已由试点阶段进人初步发展阶段。 年初以来,按照“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原则,加大了市场的监管力度。在对一系列违规事件进行严肃处理的 同时,制定颁布了多项规范市场运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的法规制度。使资本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资本市场的 市场功能的日益完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向纵深推进,市场扩容速度加快, 使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能源、交通、邮电通讯以及原材料、高科技领域的大型企业, 通过改制上市,迅速取得了建设资金。截止1996年6月 30日.上海、深圳两个市场共上市新股58家,约16亿股, 筹集资金一百多亿元。资金流向效益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了社会资源增量结构的优化。
最近一个时期,资本市场上还多次发生,通过产权交 易,上市企业并购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并购上市企业,上市企业并购非上市企业的企业并购现象。企业并购把 国有资产推向了市场,使其由封闭、凝固状态变为流动状态,并通过资产的流动,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 并购对于盘活国有资产,优化社会资源的存量结构,深化企业改革, 具有重要意义。也表明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完 善,功能日益健全,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