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教学宝典教学文摘
   由“乞”和“气”想到的      ★★★ 【字体: 】  
由“乞”和“气”想到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3:19:46   点击数:[]    

 由“乞”和“气”想到的

   有一回,听一位老教师上语文课,她教授生字的方法别具一格,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讲“乞”字。首先,老师出示了“乞”这个生字。

“这读什么呀?”

 “qǐ”学生高声读着。

  “‘乞’有几笔?”

  “三笔”。

  “如果在它中间加上一横就成了什么字?”

  “气”。学生争先恐后地答。

  “对!如果你们在中间多写一横,老师就要‘生气’了。”

   学生一听,全都笑了起来,在笑声中也记住了这两个字。

  “乞”和“气”仅一笔之差,读音也相近。在这两个形近字的比较中,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式,以轻松的语气就区别了这两个字的字形。比教参上的“不要把‘乞’多写一横”的方式要好得多。所以,每每在学生习作中看到那令人头疼的错别字时,是否想到了要教给学生一点识字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面对笔画繁多、结构相似的汉字,仅仅说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等是远远不够的。如“杨”和“扬”,二字同是左右结构,如教给学生“树”者,“木”也,“凡木之属皆从木”。“杨树”,“木”也,自当从“木”,这是一个形声字,学生可知“杨树”的“杨”为什么要写成“木”字旁了,从而就不会把“杨树”写成“扬树”了。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是具有特殊结构的表达思想的工具。“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具有规律性的构字法,与字本身的音、形、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教学生识字时,教学生一点方法,使学生既掌握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旦”字,你说它是上下结构,不错。但如果说“旦”指的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并边讲述边写“⊙”,学生肯定对后者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生识字时,我常常要求学生说出他是怎样理解这个字的,他们知道了构字方法,也能根据自已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把一个字的形、义说出来,如“接”,他们说“指一个女孩站着用手接东西。”这样,就使这个字活起来了,自然这个字就牢记在脑海里了。


 

 
记得看过的一篇《上帝造汉字》的文章,讲的是美国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中国的汉字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他对老师所讲的《说文解字》仓颉造字的传说所造的!”而且发现了“将近一百个”有意思的汉字,如“生”,他说,金文的“生”是这样的:“    ”,是由上帝举起双手“    ”和土地“土”组成的。根据《圣经●创世纪》,我们知道是上帝命令要地上“生”出活物来。尽管他说的是上帝造汉字,其实他已经发现了汉字的表意功能,悟出了汉字的构字知识,外国人尚且能如此研究汉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学点构字知识了。

诚然,汉字的字形结构需要讲,但在这同时向学生灌输一点“六书”的常识,给学生以更大的想象空间,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岂不是更好吗?

参考书目:《说文解字》

《语文●情趣●教学》

惠州市铁路学校

周红艳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古诗名句分类集成

  • 下一篇文章:各类修辞汇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由“乞”和“气”想到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由“乞”和“气”想到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指间划过的美丽----如何写短信...
  • ››仿句要略
  • ››2006年狗年对联集锦
  • ››容易读错的字
  • ››摸住石头再过河——浅谈熟语的学习...
  • ››中考专题复习——修辞方法(下)
  • ››浅谈新课程创新教育下的赏识教育
  • ››文化、文学知识选编(初中复习资料...
  • ››成语使用1
  • ››中学生课外推荐书目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