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理解有限理性 主要感谢认知心理学家如Daniel Kahneman 和Amos Tversky的工作,现在我们有一长串稳健的实证发现将人类实际形成预期和决策的方式进行分类。在记下这些过程的正式模型中,展望理论最有名,也取得了进展。经济学家们从前认为行为或是理性的或是不可能形式化。现在我们知道有限理性模型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比纯理性模型更精确地描述了行为。 5.4 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构建 在过去几年里,金融市场中代理人不完全理性的理论建模工作有所突破,这些论文或通过信仰形成过程或通过决策过程放松了完全理性假设。像上面讨论过的心理学家工作,这些论文是重要的存在性证明,表明体现人类行为的显著方面,同时紧凑地考虑资产定价是可能的。 5.5 投资者行为 现在我们已开始一项重要的工作,试图提供证明和理解投资者,不但业余的投资者而且职业投资者,怎样做出他们的资产组合选择。直到最近,这项研究明显缺少全体金融经济家们的参与,或许因为构建资产定价的错误信仰不需知道经济体中代理人的行为情况。 这是在短时期内取得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更靠近研究议事日程的开始而非结束。我们知道要冒足够的预测风险才能了解到该领域的未来进展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忍不住冒险对下一步的可能进展提出少量意见。 首先,我们已总结过的大部分工作范围很窄。模型明显捕捉了投资者信仰,或他们的偏好,或套利限制的一些特征,而不是捕捉了三者全部。这一评论可以运用于经济学大部分研究,而且自然暗含研究者也是有限理性的事实,然而,随着不断进步,我们希望理论家们开始将它们更多体现并运用进他们的模型中。 一个例子或许可以理解这一点。实证文献反复发现资产定价异常现象在小型和中型股票上比大型股票上表现更显著。这好像可能是这一发现反映了套利限制:交易较小股票的成本较高而且低流动性使许多潜在套利者失去兴趣。这一观察是明显的,但仍没有构建为正式的模型。我们希望在套利限制与认知偏误之间的研究成为今后几年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其次,对某些经验事实明显有竞争性的行为解释。某些批评家认为这是该领域的一个弱点。已总结的一长串认知偏差,有时确实为行为建模者解释时提供了许多自由度。我们承认有众多自由度,但注意理性建模者从中也有许多选择权。像Arrow(1986)具有说服力的讨论,理性本身不产生许多预测。预测来自于从属的假设。 比较另外的理论,行为的或理性的,真正仅有一种科学方法:用经验检验。简言之一是寻找理论取得新奇预测,例如,Lee,Shleifer,and Thaler(1991)检验了他们模型预测:小公司回报与封闭式基金贴现相关,而Hong,Lim and Stein(2000)检验了Hong and Stein(1999)模型的含义:赶大势(momentum) 在交易不频繁交易者之间的股票表现较强。.另一种检验是,寻找代理人按模型要求的方式实际行动的证据。Odean(1998)和Genesove and Mayer(2000)用实际市场行为研究出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可归入这一类。Bloomfield et.al(2000)对Bareris, Shleifer, and Vishny(1998)的行为理论给出了实证检验。当然,这样的检验从未是无懈可击的,但我们应怀疑建立在无实证地事实证明行为之上的理论。因为行为理论要求建立在行为的真实假设之上,我们希望行为金融学研究者继续对他们的假设给出仔细的实证检验,我们相同的希冀理性理论研究者。 我们对经济模型假设的直接检验的练习结果有两个预测。首先,我们发现我们目前理论大部分,不但理性的而且行为的,都错了。其次,我们产生更好的理论。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