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机 ——警惕全球金融风暴(上)      ★★★ 【字体: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机 ——警惕全球金融风暴(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07:42   点击数:[]    

而没有“硬通货”地位的国家如果过度发行货币,仍会导致物质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如刚刚发生的阿根庭金融危机就是如此。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已历30年,庞大的货币资本已逐步演变为独立于物质经济之外的异生体。这个“货币怪物”不仅培育出了极具泡沫化的虚拟经济,也在不断改写许多传统经济中的重要运行规律,甚至成为世界经济运行趋势的主导。例如,在传统的世界经济中,汇率是由贸易决定的,如果在贸易项下有顺差,一国货币就会升值,反之就会贬值。这是因为,在传统经济中,由物质产品的生产与交换所引发的货币交换,是货币运动的主体。但是在货币脱离物质经济运动的条件下,由于围绕物质生产流通所发生的货币交换越来越不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间货币运动的主要渠道也逐步转到资本项下进行,因此货币汇率就越来越决定于一国资本项下是逆差还是顺差,而与贸易项下的变化没有关系。所以,一国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是否强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乃至是否有贸易顺差及国际储备是否充足这些在传统经济中决定汇率的重要项目,现在统统显得无关紧要,而是否可以引入大量国际资本、是否可以保持本国货币的强势,才是决定汇率乃至本国经济繁荣还是萧条的关键。如前所述,日本经济尽管可以保持国际竞争力,尽管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日元仍然一路走贬,而美国经济尽管制造业凋敝、经常项下的逆差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GDP却仍然可以保持美元的坚挺和经济的繁荣。

所以是否可以认为,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不同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分析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也不同于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分析的帝国主义阶段。因为在这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仍然是发展物质产品生产,但先是在1956年,以美国的“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所谓“后工业化时代”,以后到70年代,英、法、德、意、日等其他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产业资本开始具有从物质生产领域向外游离的趋势,再加上货币脱离黄金的条件,就使虚拟经济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从而改变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许多基本运行规律,也使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在这个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世界的主要矛盾,也是大国利益纷争的目标,也已发生了转移,已从一战、二战时争夺生产物质产品的资源与销售市场,转变为争夺国际资本,因为只要有了货币霸权照样可以锦衣玉食。欧盟的统一从欧元开始,也是要与美国争夺货币权,而美国在欧元启动初期就发动“科索沃战争”,目的就是打压欧元的势头,用美国的军事霸权维护美元的世界霸权。从这点讲,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在现阶段也具有了新特点,就是为了争夺国际资本而打,而不象以往那样,是为了争夺生产物质产品的资源与市场。小布什在阿富汗战争后突然提出了所谓“邪恶轴心”论,把伊拉克、伊朗和北朝鲜类比成二战时期的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对这种子虚乌有的谎言,许多人感到摸不着头脑,但若用资本主义世界新的主要矛盾观点看,则不难看出,美国人是在欧洲人和中国人的家门口布下了两个点,打的是国际资本的可能流向,现在先拉开打的架式,一旦出现资金从美国大规模退场的势头,就有可能在这两个方向上动武。欧洲人在科索沃战争后已经开始看清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在小布什提出“邪恶轴心”论后,欧盟和英、法、德、意、西等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都发表了反对意见,甚至连一向对美国跟得最紧的英国,也说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下次反恐战争,英国将不会出兵。所以,如果有第三次海湾战争,欧洲人极有可能与美国翻脸,甚至发生或明或暗的军事冲突。

脱离物质经济的货币与不断膨胀的资产价格都不是正常状态,从日本的经验看,是泡沫就总有爆裂的时候,“不是不爆,时候不到”,而一旦到了爆裂的时候,就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破坏,再反过来形成信用紧缩效应,导致经济进入长期萧条,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泡沫经济破灭会首先打击一国的金融体系,是由于证券、地产等泡沫的破灭,会在银行体系内部形成不断增加的巨额坏账,这与泡沫经济的膨胀正好是相反的过程。从日本的经验看,在泡沫经济膨胀时期,企业以证券和地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现金到资本市场炒作,由于企业资产价格的上升速度远高于企业负债上升的速度,因此从企业看资产负债状况良好,还可以申请新贷款;从银行看企业的抵押品不断升值,银行发出的贷款有充分保证,因此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也很好,可以不断对企业提供新贷款。况且银行体系本身也在购买大量资产,例如日本各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股票占到日本全部股票的30%,股票升值使银行的盈利与资产增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规定,银行的自有资本必须占到其全部资产的8%才算正常,但银行的自有资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股东权益,即股东投入的创业投资,第二类是补充资本,主要包括坏账准备、从属债务与所谓“隐性资产”,就是未实现的股利。两类资本各占50%,在日本,在第二类资产中,“隐性资产”又占到45%,所以,银行所持有的股票溢价就可以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上升,有能力贷放更多的资金,从而成为银行信用膨胀的重要条件。

捅破资产泡沫的形式可能有多种,在日本是因为央行加息,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是因为外资抽逃,但是资产泡沫破灭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股市与地产价格出现暴跌,这时的情况与资产泡沫膨胀时的情况恰恰相反,企业的炒作资金无法收回,就无法归还银行的借款,银行由于担心更多的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一方面收紧银根,不愿对企业放款,一方面逼企业还债,而企业为了归还银行借款,不得不抛售手中的资产,从而引起资产价格的新一轮下跌。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一时期,资产价格的下跌速度会大大高于企业的债务清偿速度,进而在银行体系内形成不断增大的坏账,这就是日本经济10年来的现实。股市和地产泡沫可以破,企业资不抵债宣告破产,企业的泡沫也可以破,但是破到银行却破不下去了,因为企业是对银行负债,银行却是对企业和个人存款者负债。在泡沫经济膨胀时期,企业和个人都从泡沫经济创造的繁荣中获得了收入,这部分资产泡沫已转换成企业和个人的银行存款,在企业破产风潮中,当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出现大规模减损的时候,如果也让存款方中的泡沫相应减损,银行当然能恢复正常状态,但在银行存款中何为企业和个人的正常收入,何为泡沫经济收入根本难以讲得清,又如何破的了?况且,日本1·2亿人口有近11万亿美元的居民储蓄存款,但日本政府所设立的存款保险金却只有360亿美元,只相当于全部居民储蓄存款的0·3%,所以让银行也大批破产而让政府对存款人负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若在银行与政府都不能对存款人负责的情况下让银行大批破产,就无异于让全体国民和整个国家破产,正是这个原因使日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无法平衡,这也是日本银行和历届政府找不到解决银行问题出路的根本原因。况且,由于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大幅度贬值,资本充足率相应下降,贷款规模必须随之紧缩,乃至出现全社会的信用紧缩,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尚且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一般企业就更难获得银行的支持,经济发展由此受到极大阻碍,因此,银行问题找不到解决出路,日本经济必然是走出“L”型曲线。

顺便指出,由于资产泡沫破灭和银行体系破坏才是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原因,因此10年来日本历届政府想用扩大内需的政策创造日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机 ——警惕全球金融风暴(下)

  • 下一篇文章:入世后银行业的开放会引发金融体系危机吗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机 ——警惕全球金融风暴(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机 ——警惕全球金融风暴(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