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的政策解决重复建设即生产力过剩(这种抑制生产力的政策将导致社会就业的进一步下降),而应以外向化寻求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解决中国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
本文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导”而不是“堵”的建议。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取向,可以有三种选择:
(一)“堵”的选择。即反私有化的选择,逐渐回复到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选择实际意味着必须放弃已取得的改革成果,意味着回复到闭关自守的政治经济路线。在经济和政治上,这条路实际是走不能的。古巴、朝鲜所遭遇的严重困难表明,拒越改革是走不通的。
(二)全面自由化的选择。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所不断提示的改革路线。这条路线是四个步骤:①通过金融及税收措施,通过宏观货币政策,从经济上扼杀国有企业;②通过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将国有产权进人交易而分散、转移及私有化;③促进国有企业及经济的全面破产(大“破产化”即萨克斯的休克疗法);④在最后阶段,进行政治改革,由中产阶级(私有者及西方经济代表人物)接管政权。俄罗斯的经济困境表明,这条路同样走不通。
(三)本文试图形成第三种方针。作者认为必须承认和正视当前中国经济中确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现实。这种共产党体制领导下的资本主义,实际应当是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1953年曾提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的利益的。”(《毛选》第5卷,第88页)我个人认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在结构中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但是在方针政策上必须抑制资本主义的有害方面,必须抑制两极分化,抑制政府官员成为资产阶级代言人和代理人的倾向,抑制破产化浪潮。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实际包括三个部分:
1.国有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2.国家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
3.民营资本主义经济。
在国内,应坚持国营经济的主体地位,特别是保持国家在金融政策和体制上的主导地位。必须抑制寄生性私有金融资本的快速膨胀。必须抑制泡沫经济。
在国际上,应大力提高国内经济力量(国营、民营)对外的整体竞争力,而减小其内部竞争,充分发挥中国拥有廉价剩余劳力这一优势,以提高社会就业率为目标,全力拓展国际市场。之所以有必要加速融入全球一体化经贸体系,就是因为这是更有效地拓展中国工业过剩产品市场的必要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