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2.25%要好一些。如果考虑到银行本身的运行成本,那么他们赔的就更多了。
在西方各国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中间业务,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造的利润非常微薄,69%左右的利润来源于存贷差。例如,利息收入占工商银行总收入的70%,占农业银行的80%。[8]以6个月贷款为例,银行给存钱的老百姓1.89%,贷款利率5.04%。中间利差为3.15%。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银行吸收存款100亿元,全部贷了出去,那么毛利润是3.15亿元。假定银行成本为2亿元,扣除成本之后银行的净利润为1.15亿元。如果银行有10亿资金没有贷出去,那么净利润就下降为0.646亿。如果有20亿没有贷出去,那么净利润只剩下0.142亿了。也就是说,只要有20%以上的资金没有贷出去,那么银行就要亏损了。
表2 存差对金融机构利润的影响
贷出 未贷出 毛利润 净利润 100 0 3.15 1.15 90 10 2.646 0.646 80 20 2.142 0.142 70 30 1.638 -0.362 60 40 1.134 -0.866 50 50 0.630 -1.370 40 60 0.126 -1.874 30 70 -0.378 -2.378 20 80 -0.882 -2.882 10 90 -1.386 -3.386 0 100 -1.890 -3.890
当然,银行实际运作的情况要比这个例子更复杂。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如果银行吸收了存款,却又不能贷出去,那么银行的利润非下降不可。存差越高,银行利润越低。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在2001年底银行存差已经超过了27.9%。根据中国银行刘明康披露,工商银行在2000年的资产利润率为0.13%,农业银行为0.01%,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为0.14%。[9]如果银行存差继续增加的话,且不知我们的金融机构还有多少利润?
其次,存差过高不仅严重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存差过高使得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村得不到必要资金支持,其机会成本非常大。一般说来,如果向制造业投资10万元左右可以创造一个就业机会,向服务业投资只要3万元就可以创造一个就业机会。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除了几百万下岗工人之外,在农村中大约还有2亿剩余劳动力在寻找出路。假定金融机构能够拿出10000亿资金投入制造业或服务业的话,起码可以创造大约3000万就业机会,大大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可是,这些资金却躺在金融机构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显然,这是对金融资源的极大的浪费。
在缺乏资金的经济中居然出现了积压资金的怪现象,这种结构性的扭曲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
[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第637页。
[2]在2002年6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为15.8万亿,各项贷款总额为12.1万亿。参见《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7月25日。
[3] 参见《人民日报》,2002年8月28日。
[4] 参见《广州日报》,2002年5月14日和《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3月13日。
[5] 参见《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7月25日。
[6]此外,股份制银行超额储备率为11.9%,城市商业银行为3.6%。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7月29日。
[7] 参见《中国经济时报》, “关注3万亿元存差两面说”,2002年7月25日。
[8] 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7月29日。
[9]同期花旗银行的资产利润率是1.5%,汇丰银行是1.77%。盈利能力比我们的国有银行高十倍以上。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