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一定要慎之又慎。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金融业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与制造业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在理论依据、影响因素和效应等方面多有雷同,但由于金融业的独特性质,居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在具体动因和效应方面有其特征。 根据对金融业对外投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中国非金融领域直接投资规模及双边贸易的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增长必将吸引更多的资金直接投资于中国金融业。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根据承诺,金融市场将逐步向外资开放,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方面对外资机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外资企业将对中国金融业直接投资。这被国外金融集团认为是打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金融和保险业现已成为国外跨国集团直接投资增加的重要领域。 金融业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尽管其银行业的存款利率将继续由我国当局确定,使他们不能在价格上削弱我国内资金融机构的能力,但我国银行业必将面临外国银行的竞争压力,因此,我们应对挑战必须实行银行再造。通过银行再造其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提高中资商业银行经营的集约化程度,集中银行的核心力量,增强银行竞争力,使银行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树立了国际竞争意识,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这也要求我国金融业相应跟进,因此研究金融业对外投资的动因、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效应,对我们稳健地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业“走出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unning, J.H.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London: Allen & Unwind,1981. [2]裴长洪.当代外国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1995,(6):54-59. [3]Fariborz Moshirian.(2001)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 financial servic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5. pp 317-337. [4]Focarelli Dario,Franco Pozzzolo. The patterns of cross-border bank mergers and shareholdings in OECD countri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1,25. pp 2305-2337. [5]王燕辉,王凯涛,陈金贤.美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实证分析[J]. 经济经纬,2004,(1):23-25. [6]Afaro Laura,Areendam Chanda,Sebnem Kalemli-Ozcan,Selin Sayek,2002,“FD1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ole of Local Financial Markets,Macroeconomics,0212007,Economics Working Pacer Archive at WUSTL,http://econwpa.wustl.edu. [7]任永菊,张岩贵.外国直接投资与金融深化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3,(5):24-33. [8]Porter,M.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Free press. NY. [9]杨先明.发展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8-62.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