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又要严格制止行政性地压低要素价格的做法,恢复市场客观、自然的本性。具体的工作有:一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让利率充分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促进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二是继续推进汇率的市场化改革。继续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逐步扩大汇率弹性,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汇率引导国际资本流动、商品和服务贸易基本平衡的作用。三是培育和完善要素市场,进一步理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放松土地、能源、电力、交通等基础产品及公共服务的价格管制,加强土地管理,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等相关法规,逐步解决人为压低土地及劳动力成本等带来的价格扭曲和资源不合理配置等问题。 3.加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定居民预期,扩大居民消费。 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为了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和减轻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必须扩大内需,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基础之上。当前,要扩大内需,重点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当前扩大消费需求,除了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之外,重点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治理教育、医疗等各种乱收费,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居民即期消费。 加快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划拨国有资产等办法,真正做实个人账户,弥补老职工养老基金积累不足的缺口。此外,把定居城市的农民和失地农民也应纳入统一的社保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决压缩直至取消政府对经营性部门或项目的拨款和资助,切实增加财政用于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比例等。 4.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宏观调控。 首先,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问题。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明确和规范政府职能定位,坚决把不该有政府管的是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其次,要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市场监管,着力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尽可能采取法律手段和价格型的经济调控手段,而不是数量型的手段和行政手段,用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措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