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思想及其深化      ★★★ 【字体: 】  
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思想及其深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1:52:57   点击数:[]    

配套措施。这反映出巴塞尔委员会仍然没有轻视银行作为利益主体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作出违背监管规则的逆向选择、并由此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有具体目标又有行为规范和措施的监管当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一是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银行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判断银行是否达到充足率的要求,判断的依据主要有银行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以往的风险化解记录;其次是根据银行风险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提出高于最低限度的资本金要求;最后在资本规模低于最低要求时,适当进行必要的干预。二是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前面提到巴塞尔委员会鼓励银行使用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风险计量方法,这种方法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对每个银行来说,都有一个由基础法向高级法过渡的阶段,监管当局在这一阶段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培育职责就是给出四个主要输入参数LGD、EAD、PD以及M中的前三个,并促成这一阶段的尽早结束。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检查银行的内部评估程序和资本战略,使银行的资本水平与风险程度合理匹配。三是加快制度化进程。2001年的新协议修改稿特别要求,商业银行除了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行事之外,还必须向监管当局提交完备的资产分类制度安排、内部风险评估制度安排等,从而使得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方法得到有力的制度保证。至于监管方法,新协议仍然强调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二者并用的主张。

  3、市场约束

  旧协议出台时,经济学家曾指出,信息的不对称应该是银行可能损害社会利益从而需要监管的重要原因,但巴塞尔委员会更多采纳的是银行信息不宜公开的观点。这些观点认为:银行业务具有与其他行业明显不同的特殊性,无论是吸收存款还是发放贷款,都涉及到客户的商业秘密;正因为银行是一个高负债经营的特殊行业,信息公开就会影响到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此外,无论是银行的价格还是其资产的风险,都处于反复无常状态,因而信息披露的意义并不大。

  新协议显然摒弃了这些观点,它更多的是从公众公司的角度来看待并对待银行,强调以市场的力量来约束银行,认为市场是一股强大的推动银行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并全面控制经营风险的外在力量,具有内部改善经营、外部加强监管所发挥不了的作用。作为公众公司的银行只有象其它公众公司一样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顺了委托代理关系、确立了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才能真正建立风险资产与资本的良性匹配关系,从而在接受市场约束的同时赢得市场。资本充足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及控制记录良好的银行能以更优惠的价格和条件从市场上获取资源,而风险程度偏高的银行则往往要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提供额外的担保或采取其他保全措施。

  新协议修改稿以推进信息披露来确保市场对银行的约束效果。巴塞尔委员会首先提出全面信息披露的理念,认为不仅要披露风险和资本充足状况的信息,而且要披露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资本结构以及风险与资本匹配状况的信息;不仅要披露定性的信息,而且要披露定量的信息;不仅要披露核心信息,而且要披露附加信息。其次是对信息披露本身也要求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并对银行的信息披露体系进行评估。

  四、结束语

  新巴塞尔协议无疑是对旧巴塞尔协议的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扬弃,它比旧协议更复杂、更全面,充分考虑了银行可能面临的多种风险;其风险敏感性也越大,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引起风险的多种因素;它还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评判资产风险的方法上为银行提供了多种选择。此外,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将使银行更透明地面对公众。

  新巴塞尔协议同样也存在有待完善之处。首先是主权风险问题。虽然国别标准的地位下降,但它仍然在银行的资产选择中发挥作用,其潜在的影响力仍不可低估。为了考察企业的评级与其主权评级的相关性,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专门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程度要远大于发达国家,这自然要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风险权重问题。级次的有限增加自然无法与资产风险的多样性差异相匹配,而风险权重影响因子选择中的不确定因素则更多。若由监管当局确定LGD等指标,难以充分保证当局指标选择的客观、公正和科学,若由银行自行决定,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此外还有计量方法的适用性问题。新协议鼓励银行使用基于内部评级的计量方法,但真正具备长期经营记录,因而拥有足够丰富的数据、有高效处理这些数据的强大技术力量的大型银行毕竟属于少数,这使旨在发挥银行积极性、促其加强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难以具备广泛适用性,多数银行还是难以摆脱对外部评级及对当局建议指标的依赖。

  从目前来看,8%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已经深入人心,但8%成其为标准的依据仍不得而知。此外,资本金的提取都以资产风险的防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衍生产品交易、资产证券化等内容提出的资本金要求也属于资产对资本金要求的间接表现形式。实际上,包括银行盈利能力在内的其他一些内容也是影响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重要因素,因为同样程度的风险对获利能力相异的银行所产生的后果和激起的反馈并不一样;与旧协议一样,新协议的监管对象也是商业银行,然而在金融国际化大趋势下,银行百货公司不断涌现、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业务不断攀升,由此可能产生两个后果:第一、对非银行业务比重不断增加的银行,新协议的效力减退;第二,对不断增加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协议的作用空间缩减。最后都是新协议在新的经济和金融格局中的约束能力逐渐下降;新协议也面临重新自我反省、自我设计的发展战略问题。因为银行仅仅是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银行风险也就是金融体系总风险的一部分。巴塞尔委员会在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协议时,应注意避免陷入风险此消彼涨的零和搏弈之中,而应结合非银行的其他业务的特点,探讨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问题。

  尽管存在上述疑点和不足,新协议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资本协议框架,它对国际银行业的稳健运营已经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用新协议的精神对照我国银行,除了OECD成员国标准的淡化会大幅度降低我国资产的风险权重之外,其他原则的变动都将使我国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新协议要求银行使用的基于内部评级的风险权重计量方法对于优质资产比重较高的国际性大银行而言,资本金要求会相应降低,但对于不良资产较多的我国银行来说,资本不充足的矛盾将越发突出;此外,对于那些打下数十年雄厚的数据基础的国际性大银行来说,运用这种方法可谓驾轻就熟,对我国银行而言则是刚刚起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还要被动接受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果;新协议的推出还意味着我国的银行监管要经受巨大考验。无论是全面风险管理概念的提出还是风险计量方法的升级都意味着我国的监管理念、手段、方法以及技术等都必须在不长的时间内发生质的飞跃,否则,国内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金融风险的累积以及对国外银行监管的失控将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江曙霞,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7.
2.陈卫东,新巴塞尔协议评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3.
3.毛晓威、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的演变与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进展,国际金融研究,2001.4.
4.陶铄、刘榕俊、陈斌,巴塞尔新协议资本金计算方法评述,国际金融研究,2001.7.
5.Allan Murray--Jones & Andrew Gamble, Managing Capital Adequacy--A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Woodhead--Faulkner Ltd, England,1991.
6. Altman, E. I. and Saunders, A., An analysis and critique of the BIS proposal on capital adequacy and rating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2001.1.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

  • 下一篇文章: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监督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思想及其深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思想及其深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思想及其深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